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故事的开始挺喜庆,去年1月,并带回了一个5个多月大的小宝宝 。

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文章插图
“你小孩儿有点儿枕秃,这是缺钙的症状啊 。”她首次领宝宝去社区医院打疫苗,大夫便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并给李旭介绍了一种“效果挺好的”小儿钙颗粒 。
这让年轻妈妈犯了难 。在美国,她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去体检,从没被告知孩子缺钙 。她还特意问老外医生,“要不要给孩子补钙?”得到的答案是,“不用 。”
从社区医院回家后,纳闷的李旭随即给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李可基打了个电话 。就此,一项在近日完成并被广泛关注的调研被激活了:李可基和学生在北京市西城区两个保健科的预防接种门诊抽样调查了218个家长,结果高达86%的家长在孩子不到6个月时便开始为其补钙 。
“吃母乳再补钙,那是荒天下之大谬 。”李可基说,“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出现这种情况 。”
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会不会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还严重
不满半岁且采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到底该不该补钙?在李可基看来,这是个伪命题 。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明确的摄入标准 。根据其《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而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公布的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则显示,每1000毫升配方奶应含330~940毫克钙 。
“这意味着,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任何必要再额外补充钙剂 。”李可基说 。
事实上,今年1月12日,卫生部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第二十六条也专门指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
“相反,对婴幼儿而言,过量的钙有可能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还有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有肾结石的风险 。”李可基这样推论 。
这一推论令很多家长担心不已——“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会不会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还严重?”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给出的观点是,“只要补充量未超过推荐的1/2,就没有必要恐慌 。”
在国际上,通常将婴幼儿钙摄入总量超过推荐量的50%,看成是过度补钙 。美国的研究者曾专门进行过一项3~5个月婴儿过度补钙试验,在试验里,补钙组日均摄入量高达正常标准的4倍(约每天1700毫克),对照组正常摄入量为每天470毫克 。9个月后,结果显示,补钙对婴儿血钙、尿钙和铁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
由于肾结石主要是因为尿钙增加而引起,美国研究者推断,“即使钙摄入量高达每天1500~1800毫克,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风险也极低 。”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同时为了确保安全,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食物营养专家组将0~6月婴儿最大耐受剂量定为每天1000毫克 。
“过度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度恐慌也是不合理的 。”陈裕明强调 。
但对李旭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无从判断何为合理 。她记得,社区医生曾经通过给婴儿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的方式断定“孩子缺钙”,同事们也说自己的孩子都是“含着钙剂”长大的,就连婆婆都一口咬定“枕秃”就是“缺钙” 。
“看着周围的年轻妈妈们,我也不想欠孩子点什么 。”半信半疑的李旭在海外购物网站订购了名为ChildLife的美国原装进口液体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