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习惯

不满3岁的孩子打人 , 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 , 但认为“孩子小 , 不懂事 , 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 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孩子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 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 , 父母要分析 , 找到具体的原因 。

帮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习惯

文章插图
1、父母对“我”过于溺爱 。
凡事以孩子为中心 , 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 , 使孩子从小形成自私、蛮横、跋扈的个性 , 在与同伴交往中 , 忘却了社会环境的不同 , 恃强凌弱 , 不能协调同伴间的关系 。
2、“我”语言表达贫乏 。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 , 无法适当地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 , 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 , 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因此 , 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 , 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 , 一定要好好安慰他 , 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 , 妈妈会帮助你的” , 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
3、“我”出于自卫 。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 , 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 , 或者有人先打了他 , 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 。孩子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 , 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 这只是一种本能 。
4、“我”情绪不好 。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 。比如在他饿了、累了时 , 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 , 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 。另外 , 孩子处于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 , 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 , 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
5、“我”误解了父母的“称赞” 。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 , 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 , 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 。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 , 夸他们长了本领 , 或者觉得动作卡通 , 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 , 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
另外 , 宝宝过了1岁 , 在语言发育过程中 , 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 , 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 , 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 。此时 , 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 , 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
6、“我”感到受了冷落 。
两岁左右的小孩 , 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 , 会很在乎别人的注意 。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 , 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 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 , 也有的孩子是用这种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
7、暴力影视对“我”的影响 。
孩子无意中看到暴力、打斗场面的影视节目 , 由于不能辨别是非好坏 , 就会模仿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
8、父母对“我”的影响 。
【帮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习惯】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人” , 对孩子态度粗暴 , 尤其在孩子做错事后 , 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声训斥或狠揍一顿 。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 , 相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形成蛮横、粗暴的品格 , 在对待同伴时 , 表现出爱欺侮人的错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