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严防流脑袭击

脑?流行性脊髓脑膜炎!这个近年来发生较频繁的疾病,今年又出现了 。如何判断及防治流脑,本文将重点进行探讨 。
今年,国内的某些地区又出现了流脑,而且报道频频 。按说流脑是年年发生的,为什么今年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春季严防流脑袭击】 流脑来了

春季严防流脑袭击

文章插图
流脑是“流行性脊髓脑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性较强,在去年全国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占重要位置,死亡数、病死率均占前几位,仅次于非典型肺炎,所以今年一发现流脑病例,就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
临床表现3阶段
流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其中处于上呼吸道感染期的患者(即普通型),在流脑患者中占大部分:
1、第1阶段上呼吸道感染期
脑膜炎双球菌在鼻咽部繁殖,大多数人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具体表现有咽痒、喉痛、发烧、流涕、咳嗽等,这时最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不为人们所重视 。小宝宝的症状表现往往不典型,常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脑门也会膨隆 。
而有经验的医生这时就会加以留心,以防流脑的发生 。抵抗力较强的患者在此期间均能自愈,但此时的传染性很强 。
2、第2阶段爆发期
疾病进一步发展,病菌侵入了机体,当侵入血循环发生全身感染时称败血症,患者高热、头痛、 恶心、呕吐甚至有惊厥 。由于微循环发生障碍,很多患者身上还有出血点 。如果发病凶猛的话,1~2小时就可能死亡 。对于这种情况,经验老到的医生会及时对症下药,患者一般均能得到有效治疗 。
3、第3阶段脑膜炎期
当病菌随血流到脑脊髓膜引起炎症反应时,患者的脑膜会充血水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进一步出现抽搐 。到了这时期,就要将患者送进病房进行治疗了 。
传播之快要警惕
流脑之所以可怕,除了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外,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流脑病原的传播快速,研究数据显示,流脑的传播源通常是流脑病菌带菌者或流脑病人 。有些带有流脑病菌的人自己没有发病,但他却具有很强的传染能力,能将流脑病菌传给他人 。
而流脑的传播途径则是通过飞沫、咳嗽、呼吸等,也就是说当健康人碰上带菌者打喷嚏、咳嗽,甚至讲话时,带有细菌的飞沫就可能被吸入,从而导致患病 。此外,6个月以上特别是2岁~4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病,这些尚在发育的宝宝,常可能因为踢被子受冷风,或玩耍得过度疲劳,使抵抗力下降而被传染 。
好发季节要关注
每年的2~4月份是流脑的好发季节,其中,3~4月份又是发作高峰,所以一定要在这些月份密切关注并加以防治 。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以流脑A群流行为主,但近年来由C群引起病例时有发生,局部地区还发生爆发性流行,病死率较高 。今年在皖南地区发生的流脑C群,虽然属于散发,但也要加以警惕,严防爆发 。
预防要尽早
流脑的预防是重中之重,由于流脑病菌存活在空气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要有效地避开传染源,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防护,就可以把流脑抵挡在外 。
预防1:密切观察流脑流行地区
除了关注新闻报道,了解流脑高发时期哪些地区的情况较为严重之外,爸妈更要提高预防意识,若宝宝的玩伴、同学有近似流脑的情况,爸妈可以预防性地给宝宝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