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纠正对策

案例:
【儿童遗尿症纠正对策】

儿童遗尿症纠正对策

文章插图
笱笫歉?岁的小男孩,可到现在还常在夜里尿床 。平时在生活中胆子小、易害羞及敏感 。每晚尿床2-3次,首次尿床大多在夜里11点左右,疲劳、兴奋时,尿床次数也会增加 。每次尿床以后,有时能自己醒来,但大多情况下照常熟睡 。妈咪晚上叫洋洋排尿时,每次都需反复推拉他,才能迷迷糊糊醒来 。由于尿床常挨妈咪的训斥,因此洋洋在睡觉前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尿湿被褥后又要挨训,心里经常有既害羞又自卑的感觉,常把尿湿的被褥放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妈咪听说尿床可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于是带洋洋来到心理门诊求治 。
心理医生对洋洋进行了详尽的检查,洋洋的生长发育都很正常,精神状态及智力都处于良好状态 。只是了解到他的父亲年幼时也尿床至10岁 。最终,洋洋被心理医生确认为遗尿症 。
医生解析:
遗尿症是指儿童在5岁以后,仍然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 。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为:5-6岁每月至少尿床2次,6岁以上每月至少尿床 1次者 。
遗尿症可分为夜间尿床、白天尿裤、夜间尿床+白天尿裤三种,其中以夜间尿床最为多见 。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尿床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尿床者约占5%,15岁时仍尿床者只占2% 。本症多见于男孩,多数能在发病后数年内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部分儿童由于未进行治疗,症状持续到成年 。
遗尿症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芯肯允荆?绻?改杆?接啄晔本?幸拍颍?优?⒉÷试嘉?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
2.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
3. 心理因素
送蝗凰郎恕⒏改赋衬掷胍臁⒛缸映て诟衾牖蚩志迨芫?傻贾卤Ρσ拍颉A硗猓?行┍Ρυ谟啄晔泵挥醒?煽刂婆拍虻南肮撸?坏┠虼脖阍庠鹇睿褡艽τ诮粽抛刺?校?挂拍蛑⒕?貌挥?L嵝岩坏悖?睦硪蛩夭坏?墒挂延锌刂颇芰Φ亩匦鲁鱿忠拍颍?箍墒股偈?级?鸾バ纬上肮撸?踔脸中?脸赡辍?br>
4. 睡眠过深
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 。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 。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
5. 排尿训练不当
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 。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
6.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胰衔拍蛑饕?怯捎诖固搴笠斗置诳估?蚣に毓δ苌形闯墒欤?辜洳荒芊置谧愎坏目估?蚣に乜刂婆拍颍?⒂肷窬?诜置谙低痴?宸⒂?煌耆?泄亍?br>
遗尿症性格特征
今,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特点 。此外,遗尿的宝宝可由于遗尿而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 。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