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龄宝宝种疫苗 要“早”更要“少”

  小宝宝出生以后,母亲传给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接种疫苗是保护婴幼儿远离疾病威胁的有效手段 。

2月龄宝宝种疫苗 要“早”更要“少”

文章插图
  专家表示,为了使宝宝体内形成足够的免疫水平,很多疫苗的接种程序都是从2月龄开始的,例如,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脊灰疫苗就是在2月龄开始接种的 。脊髓灰质炎,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
这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前我们使用的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俗称的“糖丸”,现在还有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含有IPV的联合疫苗可供选择 。IPV是灭活疫苗,病毒完全失去活性,避免了接种疫苗后患上疫苗相关性小儿麻痹症的风险 。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及经济实力,为自己的宝宝选择真正适合的疫苗 。
  专家表示,联合疫苗成为疫苗发展的方向 。联合疫苗是指将不同抗原组分经过特殊的工艺混合制成的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 。联合疫苗在我国已经早有使用,例如1948年就有了白喉、破伤风二联苗,之后有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和目前国内联合最多的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五联疫苗 。
【2月龄宝宝种疫苗 要“早”更要“少”】以五联疫苗为例,按照我国的免疫程序,预防以上5类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一共需要接种12剂次 。而使用五联疫苗,则只需要打4针 。宝宝少打8针,可以减低因多次接种疫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减少宝宝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也就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

  专家特别提示,由于疫苗知识的专业性,在接种前,妈妈们应该多咨询医生,了解接种计划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宝宝身体情况和体质的接种方案 。
  10种情况 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1.有过敏史的宝宝一律不得接种疫苗(除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外) 。
  2.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以及结核病的宝宝,也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
  3.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
  5.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小编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
  6.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
  7.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
  8.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
  9.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
  10.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
『此文②为*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