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退热 应避免5个常见错误



给宝宝退热 应避免5个常见错误

文章插图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分3种:
低烧37.5摄氏度—38摄氏度;中烧38.1摄氏度—39摄氏度;高烧39.1摄氏度—40摄氏度 。
38.5摄氏度左右可用温水擦身帮助物理散热 。
38.5摄氏度以上的就需要就医
治疗
  发现宝宝发烧后必须先给宝宝降温,特别是有高热惊厥的孩子 。
  在孩子精神状态可以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做物理降温 。
  当宝宝发烧时用40度至50度的温水擦拭脖子、腋下、肘窝、大腿根等大血管走形的位置帮助宝宝降温 。
  给宝宝做温水浴是搓宝宝手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
  很多的家长在给宝宝退烧的时候,经常的会犯下面5个错误:
  1、捂汗退热
【给宝宝退热 应避免5个常见错误】  老百姓有个土方子: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 。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
  原因分析:
宝宝四肢供血不足,
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 。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 。
  2、一发热就吃退热药
  很多妈妈认为发热是坏事,见不得宝宝发热 。其实,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 。
  原因分析: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优于体温正常时 。这些免疫功能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康复 。如果过早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但存在退热药本身的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使病程延长,还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
  3、用冰袋降温
  冰袋常用于高热不退的患者,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小婴儿 。
  原因分析:小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功能差,外界温度过低,尤其是局部大面积应用冰袋,极易使皮下脂肪凝固而成硬肿 。
  4、带着高热宝宝候诊
  国人看病排长龙的现象很常见 。不少妈妈在宝宝高热后不做任何处理就赶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处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
  原因分析:
超过39℃的高热对健康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宝宝高热时,应先给宝宝口服退热药,然后去医院排队等待看病 。在看病过程中如果宝宝继续高烧,也不要盲目排队,及时和就诊医生联系,医生一般会灵活处理的 。
  5、泡澡降温
  泡澡是当今时髦的一种养生方法,适度的水温作用于人的副交感神经,使人身心放松,但这个方法对发热的宝宝并不适用 。
  原因分析:泡澡水温过高,对身体刺激加强后,交感神经便发挥作用,使得机体进入兴奋状态 。相反,水温过低,洗澡后犹如给宝宝雪上加霜,又会加重感冒 。
  宝宝发烧期吃什么好:
  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
  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其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
  鸡蛋羹:
取1-2个鸡蛋打匀,加适量温水蒸熟;
  西瓜汁:可促进毒素的排泄 。
『文章♂来②自妈育儿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