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黄金时期注意道德的培养

道德的培养
【幼儿教育的黄金时期注意道德的培养】

幼儿教育的黄金时期注意道德的培养

文章插图
幼儿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随着对幼儿成长的关注加深,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德、智、体、美全面的平衡发展,不应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智育 。
人的道德品质,从广义上讲,都是通过教育和修养形成,并通过教育和修养不断提高 。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
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中,重智力、重技能,轻品行、轻个性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幼儿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受熏陶和形成的重要时期 。应当抓住这个打基础的阶段,努力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开朗的性格 。
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 。”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才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给孩子做人之道 。
家庭德育的要求
(1)给婴幼儿以多方面鼓励
1岁以前的幼儿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 。1岁以后,在孩子游戏和交往中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表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哭闹,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 。随着儿童咿呀学语,词汇增多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 。如当儿童表现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 。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表现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最初的道德判断 。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 。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
(2)对学龄前儿童要有明确的要求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例如,大一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一些的孩子,常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 。然而,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且,学龄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 。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注意,要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 。对良好行为进行仿效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 。
针对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先树立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