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准妈妈的必修课


每个人都有一片心情的天空,准妈妈的这片天空可能更加敏感,更加变化多端 。由怀胎十月到一朝分娩,女性在妊娠期不仅会发生复杂连续的生理变化,同时将伴随出现一些特有的心理变化 。准妈妈在十月怀胎中会经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三个阶段 。在孕期的不同阶段,准妈妈会面临不同的身心体验 。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可以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整个妊娠期和分娩过程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准妈妈在孕期要注意心理调节,及时补充“心理营养素” 。
妊娠早期(孕第1~3月)孕妇可能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不适,这一时期孕妇的心理变化较为显著,表现为情感多变,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焦虑和疑虑之中;心理变得脆弱,好激动,依赖性增强;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孕育胎儿或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自己曾接触过某些不利因素如射线、药物、电脑等过度忧虑;担心会造成流产,开始对性生活产生畏惧和回避心理等等 。
孕早期是一个心情起伏较大、生理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关键阶段,准妈妈要注意进行自我调节 。
调节早孕反应 。早孕反应通常表现为口味改变、不喜欢闻某些气味,有的还会孕吐并伴随体重下降等症状 。根据医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准妈妈厌恶怀孕,心理和情绪变化大,就比较容易出现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相反,如果准妈妈心理稳定,乐观开朗,相应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剧烈,或者一段时间之后,就逐渐减轻 。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准妈妈只要放松心情,随口味变化做些饮食上的调整,就能够顺利度过 。
遇事保持豁达 。有些准妈妈盼子心切,又对将来的生活感到茫然,因为对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的担心,导致心理上的高度紧张 。这些不良心态致使准妈妈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甚至会表现出神经质,对胎儿十分不利 。因此,准妈妈要尽可能做到凡事豁达,不斤斤计较;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去钻牛角尖,丈夫和其他亲属应关心和照顾准妈妈,使准妈妈的心理保持在最佳状态 。
妊娠中期(孕4~6月)孕妇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已经较为适应,心理状态一般较平稳,因担心自身健康状况和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可能产生轻度焦虑,但一般无不良影响 。妊娠中期发现异常的孕妇,例如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发现胎儿畸形等,则因为面临该如何治疗、是否中期引产等决策,心理负担较重,可能使病情更为不利 。
【心理调节,准妈妈的必修课】对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
所以,孕中期心理保健的重点应在于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调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方法如下:
坚持产前检查 。孕中期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病理状况,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如果放松对身体状况的注意,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所以,准妈妈在这个阶段仍然应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 。
预先了解分娩过程 。虽然距分娩时间尚有一段距离,有些孕妇会从这时开始感到有些惶恐不安,过分恐惧并不是好办法,如果准妈妈预先学习一些分娩的知识,对分娩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就会减轻这种情绪上的不安 。这时候,准妈妈可以和家人一起为未出世的宝宝准备一些必需品,这样也能使准妈妈心情好转 。
妊娠晚期(孕7~9月)孕妇的心理负担会加重 。缺乏分娩知识及体验、见红、胎膜早破或规律宫缩等可引起初产妇紧张,或因临近预产期仍无临产征象而焦躁和不耐烦 。受亲属或周围不良事件(如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的影响,孕妇怀疑自己会有危险,或受封建思想影响,怕生女孩受到家庭压力,产生情绪不安、惊恐或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