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古人吃巧果

1.七夕吃巧果的寓意
七夕吃巧果的寓意是祈盼自己或友人灵巧 。巧果主要材料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时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 。
有些地方还时兴串巧果、晒巧果,将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缀些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 。当装饰品的,有的家能挂一年,到来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旧的 。

七夕节古人吃巧果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巧果的传说来源:
1、很久以前,有一位小姑娘叫小巧,她很同情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会做一种精致的面食点心,命名——巧果 。因为“巧”和“桥”谐音,人们认为吃了巧果就能变巧,还能和喜鹊一样牵线搭桥,帮助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 。
这事感动了天帝,于是赐福这位姑娘,帮她促成美满姻缘,所以后来七夕乞巧节又有说法为情人节 。
2、七夕做饼如手指与口舌状,名曰“巧食”,妇女、儿童用五彩线缕贯“巧食”抛掷屋背,谓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 。
3、巧果是七仙女洒的泪,给宝宝们戴上,女孩子会心灵手巧,越来越漂亮的 。
2.什么是巧果?为什么每年的七夕节要吃巧果
简介
[编辑本段]
巧果是沪式糕点中的传统产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 。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 。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 。
原料配方
[编辑本段]
标准粉50千克
籼米粉6千克
黑芝麻1千克
黄砂糖15千克
菜油24千克
制作方法
[编辑本段]
1.和面:先将糖、黑芝麻加上适量的水倒入和面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标准粉调制成面团 。
2.制坯:用滚筒将面团擀成薄片,折叠,切成棱形小块,用刀在生坯中间划痕,便于油炸时弯曲变形 。
3.油炸:炸制时要注意油的温度,不能太高,防止炸焦,一般应掌握在160~180℃ 。生坯刚倒入锅内时不得搅动,待生坯浮起后,再慢慢搅动,炸成金黄色时将其捞出冷却即成 。
质量标准
[编辑本段]
形态:呈棱形小块,厚薄均匀 。
色泽:表面呈金黄色,油润,无生粉 。
口味:入口松脆,具有芝麻香味 。
七夕要吃的 。
3.七夕节古人通常吃什么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 。
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
巧果
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
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 。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
酥糖: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
巧巧饭: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