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史记》学成语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你知道《史记》是谁写的吗?
没错,他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也是今天要讲的人物司马迁 。司马迁写的《史记》非常伟大,给我们现代人了解2000多年前的历史,提供了很多参照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读少年《史记》学成语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文章插图
下面我们就通过励志、写书、屈辱这三个关键词来讲一讲,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
第一个关键词——立志
司马迁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史官,非常博学,司马迁本身就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 。受家庭环境影响,司马迁从小就特别好学,他十岁就能读古文 。他的父亲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司马迁继续像祖辈一样担任史官,并且完成自己一个由来已久的梦想,那就是为后世编写一部真正的史书,填补从春秋战国到汉朝期间没有完整史书记载的空白 。
为了让司马迁最终实现这个梦想,在司马迁20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出去游历全国,于是,司马迁就独自从长安出发,开始了漫漫长途 。司马迁的游历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术旅行 。他去湖南汨罗江边凭吊了投江自尽的屈原,去浙江会稽山探访了大禹的墓地,去山东曲阜与人们讨论学问,观察孔子留下的学问等等,走访了很多具有史学意义的地方 。
36岁的时候司马迁就已经在朝廷做官了,他奉命出使了四川一些地方,这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后来 。在汉武帝封禅的时候,司马迁又作为随从从长安出发,花了半年时间,游历了很多地方 。这三次游历加起来,让司马迁几乎跑遍了整个汉朝的天下 。在长期的游历中,司马迁不仅真切地了解了全国的地理形势和政治环境,还搜集了大量的,不在史书上记载的鲜活材料!这些旅途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搜集到的资料,都让司马迁对写作《史记》更有信心了!
到了司马迁3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而他也实现了父亲的一个遗愿,当上了朝廷的太史令,这个身份让司马迁有机会进入当时的国家图书档案馆,翻阅更多的珍贵资料 。42岁那年,司马迁开始动手书写《史记》的定稿 。这个不是一本官修的史书,而是司马迁的个人作品 。那么,这部伟大的史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呢?
接下来我就讲一讲第二个关键词写书,看看司马迁的《史记》究竟好在哪里?
为了写《史记》,司马迁就像一个时空旅行者,穿梭在时间里往返于过去和现在之间 。他把从父辈们口中听来的历史,书里看来的历史,还有四处旅游时收集来的历史资料全部在脑袋中串联起来,就像走马灯一样,过了无数个来回 。但是问题也来了 。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时间,其中有那么多的朝代更替,还牵涉到那么多事,那么多人,要怎么写才能让历史呈现的更加真实而完整?过去的史书,有的是按照年代顺序,有的是按照不同的国家来写,但这些形式都不是司马迁想要的,他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写《史记》,那就是以人物作为编写的主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纪传体 。
司马迁把历史人物分了三类,分别放在三个系列里 。
帝王一类放在本纪这个系列,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讲过的吕后就是其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吕太后本纪》,你看司马迁是多么公正地看待历史啊 。吕后并没有皇帝的名义,但是她有实权,从事实角度上看,她就是属于帝王之类的 。
王侯功臣名相一类的则放在世家这个系列,比如孔子,文章的名字叫《孔子世家》 。
还有一些人虽然不是帝王将相,但是他们也有很著名的事迹被人们所歌颂和纪念,就放在了列传里,比如屈原,文章的名字叫做《屈原贾生列传》 。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 。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 。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