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茶类之红茶

红茶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因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 。

基本茶类之红茶

文章插图
红茶
红茶出现于绿茶之后,红茶与绿茶相比无论外形鱼泽 。还是香气、滋味都存在着不少差别 。首先,加工红茶时,鲜叶不经过杀青,而是先萎凋,使其失掉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接着进行揉捻、发酵,使鲜叶里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使绿色变成红色,香气物质由原先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最后通过适时干燥,使茶叶停止发酵,制成成品茶 。
由于红茶制作方法不同,成品茶的品质风格也有所不同,分为功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 。
1.功夫红茶
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因制造工艺讲究、技术性强而得名 。加工中特别强调:发酵时一定要到绿叶变成铜红色才能烘干,而且要烘出香甜浓郁的味道才算恰到好处 。我国有19个产茶省,其中,先后有12个省生产功夫红茶 。我国功夫红茶品种多、产地广,主要功夫红茶花色品种有产于安徽祁门一带的祁红,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凤庆一带的滇红,产于福建闽北一带的闽红,江西一带的宁红,四川的川红,湖北的宜红,湖南的湖红,浙江的越红等 。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功夫红茶 。
基本茶类之红茶

文章插图
功夫红茶
2.小种红茶
起源于16世纪,是福建省的特产 。小种红茶的产生说法不一,当地有这样一个故事:清道光末年,局势动荡不安,有一支军队,从福建崇安的星村经过,占领了当地的茶厂,当时厂里有很多没有加工的青茶,这些青茶因为潮湿发酵变成了黑色,并产生了特殊的气味 。厂主非常着急,赶紧用炒锅和松柴烘干,稍加筛分拣剔后运往福州试销 。不料这种特殊香味的小种茶,竟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从此小种红茶风靡一时 。
基本茶类之红茶

文章插图
正山小种
小种红茶因产地和品质不同,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 。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 。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小种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 。在小种红茶中只有正山小种经久不衰 。
正山小种“正山”之意,乃表明为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 。祟安县星村的曹墩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的北段,地势险峻,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 。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因此茶蓬繁茂,叶质肥厚嫩软 。
基本茶类之红茶

文章插图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厚重实,色泽乌润有光泽,冲泡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气味芬芳浓烈带松烟香 。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味奶茶,甘甜爽口,别具特色 。
3.红碎茶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有百余年的历史,而红碎茶在我国的发展,则是近30年的事 。
基本茶类之红茶

文章插图
红碎茶
红碎茶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将鲜叶经加工后制作成颗粒状 。与普通红茶的碎末,不可混为一谈 。红碎茶的制作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 。
传统红碎茶:是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茶叶经萎凋后采用平揉、平切,再经发酵、干燥制成的红碎茶,味浓,但成本高,且产量低,在我国仅有很少地区如此生产 。这种制法生产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