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 一场跨越年龄的爱情 , 由繁复工艺和苏富比成全


世人所谓的鸡缸杯 , 实际上是对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固定称谓 , 尽管成化之后历代均有仿制 , 但唯有成化斗彩鸡缸杯因其在蕴意上、烧制和挑选上 , 乃至商业拍卖上别具一格 , 其呈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不仅包含了创作的价值 , 而且反映了历史生活、人民情感和愿望的重要寄托 。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1.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名字来源于一幅子母鸡图 , 暗含了朱见深和宫女万贞儿跨越年龄的爱情


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后 , 明英宗年仅5岁的太子朱见深被废 , 历来太子被废命运都很凄惨 , 当时唯有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与其相依为命 , 长达五年之久 。后来朱见深继位 , 就是明宪宗 , 改年号为成化 。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朱见深十分喜欢宋人的画作《子母鸡图》 , 一只母鸡带着小鸡觅食的温馨情形让其回想到万贞儿对自己年幼时的照顾之情 , 便题诗一首:“偎窠伏子无昏昼 , 覆体呼儿伴夕曛” 。这种“恋母”情结影射到朱见深和万贞儿跨越年龄 , 经历坎坷的爱情 。朱见深命官窑烧制斗彩鸡缸杯 , 由此传于后世 。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2.斗彩鸡缸杯釉料和工序十分繁杂 , 在烧制和挑选上成品率比较低 , 在当时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成化斗彩的工艺是十分复杂的 , 由于器型十分小巧 , 工序繁多 , 釉料珍贵 , 所以成品率很低 。“斗彩”是一种填彩工艺 , 大致的过程就是经过两次不同温度烧制 , 先在瓷胚上勾勒出图案 , 然后再填涂上适合高温烧制的青花料 , 但会为后面的彩色釉料留下位置 。颜料填入之后在瓷体上涂抹白釉 , 开始第一次烧制 , 温度为1300度左右 。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出窑之后 , 要在留白的地方填入低温彩色釉料 , 二次入窑进行低温烧制 。这两次工艺中 , 前者被称为釉下青花 , 后者则是釉下彩 , 由此形成了一种叫做釉下青花釉下彩相结合的小型瓷器 。尽管用这种工艺烧制的官窑瓷器有很多 , 但鸡缸杯为尊 , 同时由于专供成化使用 , 故而流入社会很少 , 颇为珍贵 。到了万历年间 , 一只鸡缸杯都已经价值十万钱 。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3.让成化斗彩鸡缸杯扬名天下的 , 便是几次扶摇而上的商业拍卖


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颇有盛名 , 还是因为商业拍卖 。在建国前后 , 香港收藏家仇炎之用1000元港币买下了被人认为是假货的鸡缸杯 , 还是一对 , 但仇炎坚信珍品无疑 。30年后仇炎之的家属将此物送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 , 一只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 拍卖价为418万港元 , 另外一只被神秘买家以528万港元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