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弄鬲——战国前期(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


君子之弄鬲——战国前期(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战国前期君子之弄鬲
君子之弄鬲,通高14厘米,宽18.4厘米,口径15厘米,重1.76㎏ 。
鬲圆体,大腹,三短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环 。盖、器各饰方块绹纹二周,附耳上遍饰花纹 。器口沿处铸有铭文5字:
【君子之弄鬲——战国前期(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君子之弄鬲 。
意为君子用于赏玩的鬲 。
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最为庄严神圣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地位随着整个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而大为下降,甚至成为赏玩用器,“君子之弄鬲”的铭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
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
1.当一个事物出现下降趋势了,就需要自身的调整,如果一直循规蹈矩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青铜器在春秋中晚期战国中期,他就实现了自我的改革,这也是青铜器的中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青铜器进行了工艺创新,这种方法称为失蜡法 。这种方法就是先用腊制作器物模型,然后再内外用泥膜,留上小口,等到它干燥以后进行焙烧,等到它的腊液流出,再进行注入铜液,等到冷却以后再去掉泥膜,这种方法也叫做熔模法 。
2.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 。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 。秦、汉为青铜器发展 史的余辉 。
君子之弄鬲——战国前期(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

文章插图
3.青铜器的收藏价值非常高,但是这种东西根本不是个人所能拥有的,要么就上交国家,要么就偷摸得自己藏好了,不能公布,不能交易,不能买卖,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欣赏,只要被告发,那么基本上判刑是很大的概率,除非在告发之前先上交,这个上交可能会给一点钱,以及一个红旗,至于其他的也就是上上新闻报道,没有别的了,不过对比判刑,这也是很大的幸事了,具体的选择还是看大家自己吧,汉代以前的青铜器千万不要碰,尤其是一些鼎这些青铜器,基本上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抓住基本上就得判刑了!
4.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合范法,也就是用陶质的复合范制作出青铜器 。后来又发明了更简洁的失蜡法 。这都体现了我国工匠技艺的高超 。而且,我国还注意青铜器的装饰,一般都用绿松石、玉、陨铁、红铜或者金银镶嵌在青铜器上,使青铜器更加美观大方 。
君子之弄鬲——战国前期(基本的青铜器知识有哪些)

文章插图
5.青铜器——通常指收藏品中的重器,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 。青铜器是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常见的有礼器、兵器、食器(包括乐器)以及工具(主要是容器)等 。早的青铜器应从夏王朝开始 。据载,夏禹王用九州之铜造九鼎 。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便是佐证 。夏被商灭亡,鼎迁于商 。周克商,又将九鼎迁至洛邑(今天的河南) 。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商代中后期更为盛行,制作亦更加精美,且多见大型器件(如大方鼎等) 。战国以降青铜器趋向衰退,严格讲,三国以后只能视作铜器(如钱币,佛像等) 。
6.“以铜器记载文字,自商至汉陆续不绝”,中华文化以文字为基础,而文字早期的传播和普及则以青铜器作为媒介 。为此很多学者认为,青铜器周身所遍刻的铭文,其价值远远高于青铜器本身,可在曾经的我眼里,青铜器即便只立在那里,单单凭借那番斑驳,就能够上一本书的遐想,又何须深究文字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