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留洋需慎重 警惕“留学病”( 二 )


诊断:这就是典型的“留学成就抑郁症”,是目前留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留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以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很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过多的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 。
4、留学考试焦虑症
症状:“我现在一摸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从广州到澳大利亚留学的小莉,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优异,可到悉尼后,成绩却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澳大利亚的重点大学,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 。然而,越是努力,越是学不好,到了最后,竟然拿起试卷就脑子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远在祖国的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
诊断:每个学生都会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 。小莉的情况是典型的 。这时,父母和身边人应该耐心鼓励她,听她说出她的担心与不安,让她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 。
5、留学情绪强迫症
症状:自从江苏淮安市初中毕业赴马来西亚进入大马士革一所高中后,林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精神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林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 。专程来陪女儿就读的母亲对此心急得束手无策,后经医生诊断,林琳患了“留学情绪强迫症” 。但林琳说:“我怎么会有病呢?就是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
诊断:一般来说,“留学情绪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自己有过强的愿望与目标,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
6、留学交际恐怖症
症状:“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 。”来自中国杭州的小张,是东京一所高等中学的留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刚来东京上高一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排的一位日本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日本人,甚至认为他们都是“日本鬼子”的后代,十分害怕与他们交往 。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时,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 。由此看来,小张显然是得了留学交际恐怖症 。
诊断:内向的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特别是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引发社交恐惧 。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孩子能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培养自信 。
7、留学能力障碍症
症状:从上海到德国柏林留学的15岁小娜,去年刚刚进入柏林一所中学,可是陪读的母亲却发现:小娜做作业时越来越粗心,经常连答案都抄错了 。一次试卷发下来后,母亲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娜却说自己根本没发现 。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