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手牵小小手





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方报纸——《新民晚报》上,一个题为《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的话题曾经一度引起读者踊跃参与讨论、欲罢不能的“盛况” 。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乎天天可以在幼儿园、中小学,甚至大、中专院校的周围,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背着孙儿们沉重的书包,一边还将剥了皮的橘子瓣往孩子嘴里塞;在公交车上,一到上学或放学之际,接送孩子的爷奶们“贴身保镖”状站立在拥挤的车厢里,而孩子理直气壮地坐在座位上,有的时候这个“一座难求”的机会还是他人念及老者而谦让出来的呢!
此类种种现象不仅引起了目击者的感慨,更始唤起更多的人们发出“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的呼吁 。
我们不必在现实面前,用“当今社会如何如何”而为自己和孩子的自私、冷漠、孤僻而辩解,也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孩子绝对不会对自己“忘恩负义”而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袖手旁观状,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挣大钞票就可以了,第三种思想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具有绝对的代表性 。
事实上,是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家长犯错在先!记得在孩子中(二)班的时候,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要不要参与调解》的辩论探讨活动 。在热烈、团结、平等、信任、坦城的氛围中,这场没有胜负的辩论会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如果不是老师心疼众人“饥肠辘辘”而“强行”“快刀斩乱麻”的话,“激战”恐怕依然“硝烟弥漫” 。
为什么小毛孩那点屁事还要如此“大动干戈”呢?一句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关心孩子的焦点集中在“如何使孩子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实力”上了 。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处于幼年时期的孩子身上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品质,平和善良,热忱进取,豁达开朗的良好素养呢?当我们家长还没一筹莫展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大(二)班,即将完成在幼儿园阶段的锻炼意志、培养他们相对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基本的学习习惯与技巧的最后一年开始之初,当我们的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哥哥姐姐”的时候,校方和班主任老师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大手牵小手活动 。
确切地说,是小大手牵小小手 。
大手牵小手,就是由老师安排,或者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自己选择一个托幼班的弟弟妹妹,在老师的“宏观调控”下,大班的孩子带着自己的“小不点”,跟他们做游戏、学本领、陪他们吃饭,必要的时候还要想方设法“驯服”调皮捣蛋的家伙,安抚一些感情脆弱的“弟弟妹妹” 。虽然我没有亲眼看见自己那个长着娃娃脸的儿子是如何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但是我的确是通过他以及参加这个活动的小朋友交谈中了解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
甚至他们还会指出一些“同事”的不负责行为 。当我听见孩子们这样严肃认真地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进行“好”和“不好”的评判时,我坚信,大手牵小手活动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同时对老师和校方的精心安排表达我——作为一名家长,要向她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敬意!

12 3
关注“罗森塔尔效应”
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最重要的课程!她们让孩子明白:责任、辛劳、博爱、友谊、互助、积极向上……
那么,我们又能够从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中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呢?
一.家长这一称呼绝对不是代表拥有随意打骂孩子特权的“令箭” 。我们应当用文明的方式解决文明社会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因为在大手牵小手活动中,老师规定绝对不能对弟弟妹妹们“动粗”,他们做到了,而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