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离“可爱”有多远

【“可怕”离“可爱”有多远】
两岁了,孩子倔了,“骗”不动了,撒泼哭闹,频频出招,“不要、不要”常挂嘴边 。
近来,早教版听闻不少新手爸妈如此感叹:好烦人哪!更有不少家长提出了“可怕的2岁”一说 。
这个阶段,是否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该如何顺利度过呢?
专家指出,家长在孩子1岁多时做好预防,其实可以迎来“可爱的2岁” 。而王志明老师特别实用的“四步骤”说话法,也可以让有此烦恼的家长,轻松化解和孩子的对抗 。
适用人群:宝宝1岁半左右到2岁
父母教育得法
将进入“可爱的2岁”
究竟什么才是“可怕的2岁”?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苏玲指出,据权威研究,这通常理解为,“由于孩子2岁之前被宠坏,到2岁左右仍然保留了反叛期的特征,对父母进行无休止的叛逆、试探行为 。”
而事实上,所有的孩子从1岁半左右开始,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显示自己权力、对父母进行试探的时期,如果父母教育得法,通常在半年之后宝宝就会结束这一时期,进入“可爱的2岁”;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则会持续到两岁以后,且带给家长更大的挑战与考验 。
苏玲解释,从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孩子长到14-16个月时,他要开始对父母的权威进行认真的试探,也就是做一些他知道肯定会被父母禁止的行为,来了解自己拥有多大的权力 。
不论家长此前做得多么出色,这一阶段都要不可避免地持续大约6个月,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将孩子14-22个月的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的预演” 。如果这个过程进展不好,这些试探行为就会继续增加,最终演变为“可怕的2岁” 。
专家建议充满爱心 态度坚定
苏玲认为,“可怕的2岁”重在预防,不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一时期要求父母始终要充满爱心,但要态度坚定 。苏玲建议家长,可以用阻止孩子亲近的方法(也称“隔离法”)对孩子加以控制 。
如果孩子对你所做的试探行为太过分了,你就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停止,假定他没听明白或没听到,把你的话重复一遍,如果他仍然坚持,就把他抱起来,冷淡他,同时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你这么做的理由 。孩子会表示不满,让他哭二三十秒作为惩罚,然后走到他身边,在孩子平静一些后,简短地告诉他,如果下次还这样,你仍然会这么做 。坚持五六次后,应该会有所奏效 。
“孩子是否已经被宠坏,到2岁时已经很清楚了 。”苏玲指出,2岁的孩子通常要么是一个令人非常愉快的孩子,要么是一个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
被过度纵容的孩子会变得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还未完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过程,他每天仍然会与父母进行权力的争夺,其社会兴趣的指向仍然会局限在他的妈妈或爸爸身上 。苏玲的忠告是,“越早让孩子学会尊重你的权力越好!”
适用人群:宝宝2岁-3岁
家长“劝”孩子
命令、威胁、对比不可取
“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处于两三岁时特别任性,遇到问题经常哭闹 。这其实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语言的掌握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时候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 。”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讲师王志明指出,家长在跟孩子发生冲突时,往往陷入以下三种沟通误区:
一、命令 。家长常用的语言模式是:“你不能……”“你必须……” 。
影响:孩子从小经常被压抑,长大后变得叛逆,很不听家长的话,对于人际关系一般处理得不好 。
二、威胁 。家长常用的语言模式是:“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