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诊断“风口”劲吹,三巨头哪家强?

都说医疗器械是我国医药行业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这个板块也一直被视为“朝阳行业” 。
一方面是由于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广阔,景气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受利空政策的影响比较小,不像仿制药领域受“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
所以,医疗器械板块自然就成为了被投资者追捧的重要对象 。
而体外诊断(IVD)作为医疗器械的重要分支,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发展非常快 。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仅有31.10亿美元,2018年已经达到63.35亿美元,四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9.47%,远远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并且预计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美元,增长速度也远超我国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
可以说,IVD已经成为了医疗器械投资的优质赛道 。其中,免疫诊断在化学发光等主流检测技术的引领下,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经成为IVD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是名副其实的“风口” 。
所谓“投资就是投趋势”,在医疗器械板块安全边际高以及未来国产替代趋势的加持下,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免疫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重点上市公司分析 。
01 我国免疫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免疫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免疫学技术,即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诊断病原体,主要涵盖病毒和血源检查、肝炎检测、性病监测(HIV等)、肿瘤检测等领域 。
目前,已经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免疫诊断方法,拥有胶体金、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三种技术 。其中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领域的主流技术,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 。它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不受样本数量影响、试剂质量稳定等优点 。
目前,化学发光技术在免疫诊断的占比超过了75%,而国外的占比高达95% 。正是因为化学发光技术的优势非常大,所以预计未来会进一步替代酶联免疫技术 。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化学发光市场的有效容量达到200亿元左右,可见其发展空间非常大 。由于三甲医院对准确性要求高,且样本数量巨大,检测项目众多等需求,使其成为了跨国医药巨头争相哄抢的主要客户 。
同时,因为化学发光市场的技术壁垒较高,并且又是封闭性系统(即同一厂家的仪器和试剂必须配套使用),因而对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能够提供丰富试剂的仪器制造商要求非常高 。所以,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的跨国药企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
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90%以上被外资占有,基本被以罗氏、雅培、贝克曼(丹纳赫)、西门子等外资巨头垄断 。其中,罗氏在中国化学发光市场占有率为47%,雅培为26%、丹纳赫为15%,西门子约为6% 。
从渠道上看,三级医院基本被进口产品所垄断,再加上化学发光封闭式的特性,需要仪器和试剂需要捆绑销售,这就使国外厂商赚取了试剂持续销售的高额利润 。
反过来,国内从事化学发光的医药公司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市场,主要是因为这些客户对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并且无法承担使用进口仪器试剂的昂贵费用,所以跨国巨头不能大规模的进入,也就成为了我国药企的“蓝海市场” 。
不过,随着我国化学发光技术的不断进步,最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
自新三板上市公司深圳新产业工程在2011年率先推出了国产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仪之后,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A股上市公司也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成为了免疫诊断领域的佼佼者 。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和区域检验中心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国产替代是化学发光行业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