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公众营养不良 大力提倡国人食枣 2008年10月23日

【改善公众营养不良 大力提倡国人食枣 2008年10月23日】《中国食品质量报》是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指定宣传媒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政策法规宣传主流媒体,国资委系统行业指导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机关报 。
我国是枣的主要生产国,枣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消费者对其并不陌生 。我国中医更是很早就认识到了它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作为中药在治疗中发挥着补气、和脾胃、养血、安神等功效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将其看作一种可有可无的果品,很少有人经常食用或者待客,在果品的等次序列中,枣的排位并不靠前,远不如中医那样重视 。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枣促进营养健康的作用,例如提供必需营养素、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等并不十分了解 。食枣有助于补充和平衡人类必需的营养 。枣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经中国农科院分析中心测定,干枣中含铁11.5~65.5mg/kg、锌2.12~14.98mg/kg、钙0.03~0.06%、维生素B10.17/100g、维生素B2 0.35mg/100g、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0.4mg/100g、尼克酸5.2mg/100g、维生素C 87mg/100g,以及磷、钾、镁、锰、铜等 。此外,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等各类营养物质 。糖和蛋白质是维护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膳食纤维可以增强肠道消化功能、有助于排除食物中的毒素而预防肠道癌症、有利于控制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维持理想水平 。特别要指出的是,枣中除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外,还含有幼儿在生长期必需的而又无法自身合成的精氨酸和组氨酸,它们具有维护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免疫调节、解毒、伤口愈合等一系列功能 。食枣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随着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逐渐变化,我国居民的疾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当前的头号敌人,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对枣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枣中富含的活性物质――多糖,具有抗补体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癌症等具有特殊作用;枣中的环腺苷酸,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肝功能、消除疲劳、改善心肌营养等作用,对心肌梗塞、冠心病、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枣中的芦丁则可防止血管硬化和毛细血管脆化,用于高血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由于它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因此有助于糖尿病型白内障的治疗 。作为比较难得的“高钾低钠”食品,枣对降低高血压、预防中风、维护心肾功能都有益处 。此外,适当食枣还有利于消除当前较为普遍的“亚健康”现象 。精神压力大、易疲劳、睡眠质量差、免疫力低下、易患病等是时下人们经常遇到的“尚未到位”的疾病,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环境差和锻炼少,营养失衡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枣以其极为丰富、全面的营养内涵,以及与人体需求贴近度高的特点,应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营养佳品 。开发枣产品造福人类健康 。作为造物主特别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天然的多功能果品,枣和枣产品的消费必然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品知识的普及,以及产品的开发而不断拓展 。由于枣产业所具有的连接农业和食品两大产业,跨越国民经济与人类健康两个领域的特点,枣产品的开发必定是多学科的结合 。下面仅就发挥枣的营养健康作用,对枣产品开发提一些建议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枣产品 。枣的营养丰富而全面,人体所需的所有大类营养几乎都有 。但是,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它的高含糖量可能不适应血糖较高的人群 。可以开发低热量、低糖型的枣汁,或者进而以低聚糖替代枣中的糖分,保持口感又避免糖的摄入 。以枣为基础发展复配营养产品 。营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多样化 。根据国际果品营养研究的结果,每人每天吃5种以上水果有助于预防癌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由于时间、购买、食用不便等多种原因不易做到 。因此,可以考虑开发由枣等数种水果复合而成的果汁产品 。发展活性物质提取产品 。枣中含有多种多糖、环腺苷酸、芦丁、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功能性物质 。这些具有药用、保健功能的物质可以利用提取技术提取出来,或制成便于携带和食用的各种剂型的膳食补充剂,或用来制作其他食品如特殊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