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小米去小米化

一碗小米粥,开启了沸腾的创业十年 。
8月11日,在小米十周年活动现场,50岁的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身穿淡蓝色衬衫、“发布会标配”牛仔裤一路小跑上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公开演讲 。
不同于业内多数发布会与演讲现场一字不落的备稿,这次现场的提词器仅显示关键信息提要,雷军看似做足了准备 。尽管已创业数十年,这位企业家却在开场便表达了自己的苦恼:“其实我也很焦虑,但焦虑有什么用呢?”
“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创业者,一个中关村从零开始的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这听上去就不靠谱 。”回顾小米过去十年发展,雷军坦言:“小米经常被大家拿来跟苹果、三星、华为等来比,我承认,小米今天还不如它们 。”他顿了顿,“但其实小米做得还不错 。”
演讲现场,小米发布了三项镶嵌“十周年”标签的产品,分别为:小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全球首款量产透明电视小米透明电视 。同时,其还推出了小米无人智能工厂 。
小米的十年,其实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创业、科技等力量在市场中交织沸腾 。当下,站在十年的风口上,诚如雷军所惑:“13个人的小公司一路走到今天,小米将往哪里去?”
IoT与另一个小米
小米一半以上的故事,是“AIoT”讲出来的 。
早在2014年,小米便已开始布局IoT,通过自营+生态链合作的方式推动业务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IOT于小米而言更加重要,到2019年,“AIoT(AI+IoT)就是‘All in IoT’ 。”
这让小米看起来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机厂商 。
有了“All in IoT”的这杆枪,小米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性 。财报显示,2019年,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达621亿元,同比增加41.7%,成为小米集团第二大营收业务 。
众所周知,小米没有选择单打独斗布局IoT,而是玩的是“生态链”打法 。
通过为生态链企业提供品牌、供应链、渠道、投融资、产品定义、品质要求、工业设备等支持,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快速占领各大细分市场 。
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米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产品孵化路径 。
小米培育的众多生态链企业中,覆盖了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设备,如:小到体温计、手电筒,大到平衡车、空气净化器等 。
截至2019年年底,小米生态链参与企业超过290家,品类涵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出行等领域,是目前全球联网设备最多的AIoT平台 。
但小米生态链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万物互联的需求?自小米布局IoT以来,这一争议便不断出现 。
一方面,小米的部分产品确实解决了部分产业级痛点,如:云米净水器解决了当时市场上几乎所有产品都存在的漏水问题;
另一方面,小米的部分产品有些“伪需求”的意味,有些则很难形成稳固的使用习惯,比如“自动洗手机”,或者“便携式榨汁机”等 。
并且,其中大多数都是独立产品,很难通过手机中枢进行“IoT” 。
目前,小米IoT平台的构建仍处于“连接”阶段,在通往真正“智能”的道路上,还需要跨越技术与用户习惯等多重障碍 。
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整合度较低,成为其另一大危机所在 。
“对于生产了上百种智能硬件的生态链企业来说,众多企业所推出的智能产品看似仅仅只是刷存在感 。如若产品不能为用户创造实际价值、智能硬件无法实现营收,那么小米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则难以被支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
这意味着,生态链企业不应只追求产品品类数量,还需要聚焦于用户体验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