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策略:大宗商品因何而涨?此轮涨价还能维持多久?( 三 )


1.3、“碳中和”政策安排进一步加剧短期供需矛盾
除了主要国家“开闸放水”导致流动性泛滥以及全球经济错位复苏导致的供需失衡外,“碳中和”相关的政策安排也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需矛盾,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中国指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2020年12月12日气候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例如工信部2021 年4 月20表示“严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严管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 。《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25 有色金属行业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 年力争实现减碳40%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全国高炉开工率明显走低,从67%回落至当前的62%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将会进一步加剧短期供需矛盾,推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
02、大宗商品涨价对市场有何影响?
2.1、涨价带来的通胀担忧可能会制约A股市场表现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带动PPI上行,从而引发通胀担忧,制约A股市场表现 。通过对比南华工业品指数与PPI当月同比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对PPI增速存在一定的领先性,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工业品原材料成本上升,从而拉升PPI 。由于PPI对非食品CPI同比增速同样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此PPI的拉升可能又会进一步传导至CPI,从而引发通胀担忧,从预期和情绪上对资本市场形成扰动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目前美联储表态并未明显转向,但市场已经开始提前Price in美联储退出QE甚至加息的主要原因 。国内4月PPI 同比增速达6.8%,涨幅比上月扩大 2.4 个百分点,后续来看PPI上行压力仍然存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叠加国内生产原材料价格上行,或促成 PPI 进一步抬升 。通过复盘PPI同比增速与上证指数走势发现,当PPI出现明显上行趋势,尤其是同比增速超过5%之后,上证指数往往表现不佳 。2000 年以来共有4轮PPI同比增速超过5%的上行期,其中三次呈现明显下跌,一次呈现震荡走势 。
2.2、受涨价影响下游行业盈利可能会受到冲击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下游行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因此盈利可能会受到冲击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利好上游行业,对于中游行业而言,虽然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但是可以通过提高售价进行成本转嫁,从而抵消部分影响 。但下游行业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盈利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 。通过复盘最近两轮大宗商品上涨区间上、中、下游行业毛利率发现,上游原材料及加工行业毛利率提升明显,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毛利率提升最高,其次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游行业毛利率相对稳定,例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毛利率变化均不大;而下游行业毛利率则出现了明显降幅,例如食品制造业,大宗涨价主要从包装材料和食品原料两方面影响食品制造的毛利率 。企业盈利方面,大宗商品涨价期间下游行业盈利情况明显恶化,其中木材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制品制造业等降幅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