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家风

前段时间,重读寿岳章子的京都系列之一《千年繁华》 。
一个日本的女教授,从出生到去世,一直生活在京都古城,写这本书时,她住在父母留下的一栋老房子里已五十四年了 。这本书里她回忆自己在京都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她的家风和家教所打动 。
她说,她的双亲并非生性奢华,但对饮食非常讲究 。如何吃表现出寿岳家的生活精神 。
她家的六席榻榻米中间摆了一张矮桌,是家里的一种精神象征 。无论是吃饭还是喝茶,全家人都会聚拢在这张餐桌周围,开心地谈天说地 。
“家里很多年一直用火盆,生火是父亲的拿手绝活,将前一天晚上埋入灰烬里的火种稍微翻弄一下,添少许木炭,黑炭会慢慢烧红,热水壶也跟着发出响声 。孩子们围绕在母亲身边,烤面包、年糕、鱼干,也常常烤海苔 。
一有香味飘出,父亲就会从书房走出来,说:‘煮了什么东西?算我一份吧 。’”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神往 。
她说起一道母亲常做的料理“山药泥”,这个段落我看了几遍 。“母亲去世后,我动手做过两三回,每次我总是边做边流泪 。从前这可是一道充满欢乐的料理 。山药放在大研钵里研磨一两千下,再加入高汤,从这一步骤开始就是全家总动员 。
四个人都到厨房集合,研钵放在厨房地板上,我或弟弟负责扶稳研钵,母亲一点一点将一大早就熬好的汤,沿着钵体的边缘缓缓加入 。使用大量昆布和柴鱼煮出来的高汤比清汤味道浓些 。
如果一开始全部倒入,山药泥和高汤的美味无法自然调和在一起 。将高汤缓缓倒入研钵后,听到父亲指示,再打一个蛋到研钵里 。使用研磨棒时不可以粗鲁地碰撞到研钵的边缘或底部,正确的力道是让棒轻轻游走在山药泥间 。这道料理是父亲的祖传绝活,制作工序相当复杂 。”做好后,在每个人的白米饭里浇上山药泥,一家人一起品尝,胃口大开,欢声笑语 。
这个过程,怎么看都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 。父母能够给孩子留下什么?很多年后,能够留下的只是某种对事对物的珍重和珍惜 。我们在丢失什么?情怀,耐心,还有对万事万物的敬畏 。
“关于要不要在家吃饭这件事,如果说好要在家吃饭,就绝对要遵守约定,这在我们家可是铁的纪律 。
有一次母亲发了很大脾气,就是因为父亲不回家吃饭又没打招呼 。母亲说:‘从结婚那天开始,我跟你父亲一起生活的时日就一天天减少,所以每一天都是非常珍贵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和心爱的人多点时间一起用餐,但是他却不明白我的心意,所以,我才会这么生气 。’”这句话让章子记忆深刻,也让我震惊 。家也是要有纪律的,每个家都要有精神,不管别人怎么变,我们家仍然在坚持属于我们的纪律 。
寿岳家的餐桌就像是心灵交流的场所 。
每个季节都有佳肴,初夏时节,白萝卜的细嫩叶子铺满白米饭,初秋时在细姜丝上淋麻油 。
【清白家风】四季流转,情怀分明在餐桌间细细流淌 。
还有一些被人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也是真正的教养所在 。
有一个削苹果的细节:“母亲要求削苹果时手不能碰果肉 。先切成两半,果蒂切成小三角形,切半的水果再对切,即可去皮,将切成四分之一大小的水果端出 。手碰到果肉,就犯了母亲的大忌 。现在,每当我看到别人切水果,就会用不怀好意的眼神观察 。”只是一个削苹果的细节,就能观察出一个人的教养 。就像我看到有的女人把“不抖腿”列入了孩子的家教——一个人,最容易引起别人反感的也是一些细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