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廷杖

皇太后惊了
正德五年端午节,坤宁宫 。慈寿皇太后久病初愈,胃口大开,突然想吃什锦火锅 。贴身太监小武子一听,顿时乐得心花怒放,屁颠屁颠地张罗起来 。
能不乐吗?当今皇上明武宗曾发过狠话:我娘要有个三长两短,你们这帮太监统统跟着去!眼下皇太后转好,自己的脑瓜子也算长稳了 。很快,锅汤开花,浓香扑鼻,皇太后夹起香菇正要涮,忽听“啪”的一声炸响,只见火锅倒翻,火炭乱溅!
意外突发,皇太后吓得脸色蜡白,呆住了 。小武子更是魂飞大半,暗叫糟糕:惊了皇太后,小命不保!不行,得赶紧找个替罪的 。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小武子盯紧了冒着幽蓝火苗的木炭:“太后娘娘,奴才觉得木炭有问题 。肯定是惜薪司的人在里面动了手脚!”
惜薪司,明朝二十四衙门中的四司之一,是专门职掌宫中柴草、木炭的机构,下设热火处、薪炭处和烧炕处 。现任主管是少监刘融 。明朝宦官等级森严,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若表现好方能被升迁为监丞,监丞再往上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才是太监 。皇太后听罢,传来锦衣卫指挥使,命他马上彻查此事 。
皇太后下的懿旨,谁敢怠慢?眼看副千户冯仁带领锦衣卫破案高手忙活个不停,小武子心虚得冷汗直流 。适才,他随口说的那番话只是推卸责任,想让惜薪司替罪挨刀 。可转念一琢磨,方觉情急之中搞错了对象——少监刘融是谁?是皇上最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的堂弟 。刘瑾只手遮天,你敢中伤人家堂兄弟,人家必会将你打成肉酱 。
要知道自从刘瑾得宠后,已有二十多位朝廷重臣被活活杖毙在午门外 。
一想到打屁股,小武子就浑身直哆嗦 。此前的廷杖之刑只是个对不听话的大臣的一种训诫,毕竟让臣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裤子,会颜面扫地,所以,行刑时允许臣子们用毡毯盖在身上 。但刘瑾却别出心裁,发明了“去衣廷杖”,也就是“打光腚” 。不仅廷杖够长够粗,且由硬质木材制作,别说屁股,就算石头都能打烂 。执行中还授意锦衣卫看他的脚尖行事:脚尖张开,那就虚打,看似生猛,实则温柔;如果脚尖闭合,对不住了,给我使出吃奶的劲往死里打 。
用不上十下八下,受刑者准保会迈进阎王爷的门槛 。
如今锦衣卫由刘瑾主管,冯仁正是他的手下 。
一字不谨,必招致诛九族之祸 。小武子当即抖如筛糠:“我,我——”
“你推断得非常对 。”冯仁接过话,举起一根木炭说,“的确有人在里面填充了火药!”
这个结果,大出小武子的意料 。吃火锅又不是放烟花,明摆着,这是有人要加害张皇太后 。小武子忙搅动三寸不烂之舌,添油加醋一通忽悠,将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皇太后勃然大怒,责成锦衣卫尽快查出凶手 。
狗咬狗一嘴毛
短短片刻,供职惜薪司三处的数百太监都被控制起来,逐一过堂 。
第一个受审的,是新进宫没几天的典簿陈舜 。陈舜个头小,胆子更小,前脚刚被押进刑讯室,人便抖成一团 。刑讯室内,刑具花样翻新,琳琅满目,要不怕才怪 。
“大、大人,你想问啥?小的定当知无不言 。”陈舜颤声说 。冯仁呷口茶,冷哼:“不着急 。来啊,先陪陈公公乐呵乐呵 。”
锦衣卫问案,素来是先打后审 。
随着一声答应,两个锦衣卫手握蘸水皮鞭和烧得通红的烙铁走上前 。见此情形,陈舜当场吓破了胆,双腿一软昏了过去 。
“没种的东西,下一个 。”
第二个被押进的,是库房看门人赵公公 。
好一顿“精心伺候”后,冯仁慢腾腾开了口:“赵公公,说吧,是谁在木炭里做的手脚?”赵公公倒比陈舜硬气,“噗”地啐出一口血痰:“冯仁,你狗胆包天,竟敢打我?等刘大人回来,必将你碎尸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