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理解故事内容 , 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 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 , 快来看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 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4、能仔细倾听故事 , 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 , 月亮变化图 。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 , 有时弯弯像只船 , 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 ,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
(1) 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 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 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 。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 。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
(1)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 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1、激发兴趣 。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 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 , 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
2、提升能力 。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的问题 , 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 , 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
3、经验重构 。
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 , 进行重构后 , 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 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
第一环节 , 我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排列法开展 。
一开始我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 , 如教师提问:“这里有三张月亮姑娘的照片 , 请你看看 , 比比 。画里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后 , 都发现了三张图片的不同 , 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故事 , 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
我给幼儿创设了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 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 ,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 ,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第二环节 , 我运用了比较法、视听结合法、归纳法 。教师先进行设问 , 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 , 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 。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 , 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 , 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 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看故事 。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故事进行比较 , 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 。在为故事取名这个环节 , 让教师真实把握幼儿理解故事的程度 , 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