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

当出现多个儿子并存的局面时,继承人的选择,就成了一项艺术,极其考验皇帝的智慧 。理论上说,老皇帝所有的儿子都有继承资格,这些人也会拼命地争取 。不要说皇室,即便是家族企业,也面临家业继承问题,处理不好,就是一场遗产争夺战,“赌王”何鸿燊去世不久,各房太太、子女就已经蓄势待发 。

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

文章插图
面对继承问题,最让古代文人所向往的,无疑就是上古的禅让制 。所谓禅让,就是找一个有德又有才的人继续带领大家 。但这套制度,又有明显的弊端,首先就是不符合人性,权力这东西,到手就很难轻易放手,试问谁愿意真心实意做他人垫脚石?谁愿意把自己的企业拱手送人?帝王之位,独此一个,就更加没可能送人了 。其次,容易暗箱操作 。德才是别人的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跟和尚大师们说的“有缘人”是一个道理 。你说张三有德,我说王麻子品行更高,结果李四通过不当竞争得到皇帝的好评,这就会造成争端 。因此,禅让制被替代就成了必然,甚至,我都怀疑这种游戏规则是否真的存在过,说不定就是文人空想而已 。
禹的儿子启接管天下后,就出现了父承子继 。但是,皇帝很少有独生子,大多情况下会出现多个儿子,皇帝前脚走,皇子们就会疯狂地争夺,甚至武力解决 。这么争来争去、相互拆台,既消耗彼此势力,也让家业越来越小 。继续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那怎么办呢?
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

文章插图
大家总结经验教训,争论的焦点集中到了立嫡与立贤上面,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嫡长子继承制,这又是为何?
一、贤与不贤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概念,没有统一评价标准,弊端很多 。有人说,帮农夫免费收割稻谷是“贤”,但这种行为却剥夺了村头张大婶的工作机会,试问这还算“贤”吗?隔壁老王天天享乐主义、吃喝无度是“不贤”,但他的频繁消费带动了周围店铺,试问这还算“不贤”吗?到底什么是“贤”,什么是“不贤”,这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谁也无法说的清 。
再比如,一个皇子能够吟诗作赋,一个皇子可以治国理政,到底哪个算贤明,也无从谈起 。双方都有自己的团队与支持者,弄不好又是一场火拼 。
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

文章插图
此外,如果以贤明为选择依据,那就会出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情形 。皇帝说扶老太太过大街的行为很贤明,那皇子们为了取悦皇帝,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扶老太太而荒废其他事务 。甚至,皇子们都会成为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比如杨广,明明好大喜功的纨绔子弟,为了皇位,竟然能够压制自己的个性,在父母面前把自己伪装成勤俭节约的君子 。
二、嫡长子继承制,标准十分明确,继承顺位也清清楚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相对于立贤,嫡长子继承制更有说服力,在皇位交接时,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小 。你当不了皇帝,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出身问题 。嫡长子继承制,符合封建等级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儒家一直所倡导的 。
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

文章插图
嫡子往往是皇后所生,子凭母贵,国赖长君,嫡长子从小的地位就是最尊贵的,受到的教育也是最好的,即便不是最贤的,从概率上说,不成器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
【古代帝王传位,为何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看看何鸿燊就知道了】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得到认可,执行得并不好,实际上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并不占多数,秦汉二十六位皇帝,只有西汉的三位是嫡子;两宋十八位皇帝,三位嫡出;明代十六位皇帝,五位嫡出 。嫡长子继承制能够得到认可,为何又不能很好地贯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