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古代的帝王陵墓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按照家族血缘关系集中于一个地区,所依据的正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所以同一个朝代的帝王陵区通常占地面积极大,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去世后一般都会安葬在这个陵区之内 。
比如西汉帝陵、东汉帝陵、唐十八陵、宋陵、宋六陵、明十三陵等,这些陵区内葬着大部分该朝的皇帝,只有个别的皇帝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葬在别处,就拿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来说吧 。明十三陵中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但我们知道明朝是有十六位皇帝的,因此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文章插图
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就葬在南京而没有在明十三陵中,按照子随父葬的孝道来说,明朝后期的皇帝陵应该依朱元璋的孝陵而建才是,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登基为帝,迁都北平,也因此,明朝的陵区建在了北平,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十三陵 。
另外两位没葬在明十三陵的就是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了的朱允炆和不被朱祁镇承认的皇帝朱祁钰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皇帝的陵墓才不在本朝的皇陵区中,但清朝还有特例 。
清朝时期的皇陵区实际有三处,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有陵区很正常,因为清朝本就在辽东地区起家,努尔哈赤在明朝万历年间于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建都盛京,其子皇太极又在崇德年间于盛京称帝,建立清朝,但终皇太极为帝时期,清军都未入关 。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文章插图
实际上,皇太极死在了入关前夕,去世的时候不过才52岁,这应该是皇太极最大的遗憾了,而在皇太极去世的第二年,多尔衮就辅佐皇太极之子顺治帝领清军入关,正式入主中原,迁都北京 。
清军入关之前的皇帝自然就葬在了关外,这正是关外三陵的由来 。关外三陵即葬有努尔哈赤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和叔伯的清永陵、葬有努尔哈赤和其皇后的清福陵、葬有皇太极和其皇后的清昭陵以及葬有努尔哈赤弟弟、儿子十余人的清东京陵 。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清福陵和清昭陵完工于顺治八年,十年之后,顺治帝经过精挑细选,在河北省遵化市以西的昌瑞山开始兴建孝陵 。顺治帝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大清皇帝,其孝陵成为清皇陵区的第一个帝陵,后来的皇帝以孝陵为尊,在其附近兴建帝陵,这就有了著名的清东陵 。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清军入关之后出现了十位皇帝,而清东陵中只葬着五位皇帝,另五位皇帝则葬在了另一个皇陵区,即清西陵 。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文章插图
之所以会出现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陵区,是因为雍正帝舍遵化市而在河北省易县西的永宁山下为自己兴建清泰陵 。关于雍正帝没有跟着父亲康熙帝将陵墓建在清东陵而是另辟清西陵的原因,一直以来流传着不少传说 。
比如有种说法认为雍正帝得位不正,因此不敢葬在康熙帝的景陵旁边;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雍正帝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另辟陵区才能昭显自己的历史功绩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什么实际的史料支持,不足采信 。
不过雍正帝没葬在清东陵是事实,他本来是在清东陵寻到了一方风水宝地,即九凤朝阳山来作为他的安息之地,后期为什么另辟陵区了呢?雍正帝本人给出了解释:
“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