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孩子有学问


叫醒孩子有学问

文章插图

每天早晨,叫醒孩子几乎成了父母的"必修课" 。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睡一会儿,父母往往将时间算计又算计,时间一到,孩子被大声叫醒,迅速地洗漱、吃饭 。天天如此,却不知此法有害无益 。
高强度、高频率的喊叫会造成孩子生理上的障碍 。孩子尚在睡梦中,当叫声惊醒了大脑时,而其它系统并没有随大脑的清醒而立即活跃起来,这时孩子虽然醒了,但有的神情呆滞、反应迟钝,有的懒散无力、不愿活动,有的则哭闹不止 。长此以往,使不少孩子吃饭不香,游戏或学习时注意力也不集中 。
专家指出,唤醒孩子的最佳方法是:让孩子在轻声揉摸中醒来 。这要求父母适当提早叫醒孩子的时间,俯首在孩子耳边,轻声细语;同时用手轻轻按摩孩子的脊椎两边,直到把孩子唤醒 。轻声、低频率的呼叫可避免高声喊叫带来的危害;按摩脊椎两侧可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 。

低龄宝贝入园指南
入园不适别忙转退学



开学不到两周,一些家长纷纷给入园不适的宝宝转园、退学 。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频频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
刚开学就转了两次园
一名接连转换了两家幼儿园孩子的爷爷告诉采访人员:“从为孩子挑选幼儿园开始全家就十分谨慎,先后选择了十几家幼儿园 。但是孩子入园以后,却还是不适应,因此接连转了两家学校,现在干脆考虑自己带孩子 。”
采访人员了解到,入园不适的孩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大哭大闹型、沉默不语型和特殊癖好型 。有的孩子一进学校就出现不适应,整天大哭大闹、不吃午饭、不睡午觉,还一直喊着家长或保姆的名字;有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整天躲在教室角落里,甚至还“拒绝”其他小朋友接近他们;还有的小朋友有特殊恋物癖好,整天带着自己的奶瓶、毛巾,甚至袜子 。
暂时不适属正常现象
私立幼儿园园长赖丽芳告诉采访人员,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要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 。
让一个3岁的宝宝离开父母,和老师、小伙伴一起相处,去适应新生活,这总需要有一段时间 。只要能独立克服,并且单独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以后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就会变得轻松、容易许多 。
专家告诫家长,入园前需要做准备,入园后更需要做工作 。家长应该努力做好孩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比如: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逗留时间不宜过长,应听从老师的劝告尽早离开;家长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出孤僻、沉默等缺点,家长需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回家后,家长还应配合巩固,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
低龄儿最好别提前入园
一些提前入园的孩子,在和大一届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中,往往跟不上同伴节奏,成为班里的“慢一拍” 。
【叫醒孩子有学问】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样,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性格关系,特别是怕生、胆小,不能及时融入托班的集体生活,这样的孩子可以考虑延缓入园时间 。
浦东新区学前教育培训中心宋月莉老师表示,儿童的智力不仅体现在会背几首唐诗、会算几道算术,人际交往、分析解决问题、领导他人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是衡量智力的重要因素 。过早入园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一般孩子都存在差异,年龄偏小自然处于落后状态,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 。而性格特别胆小、内向、怕生的孩子,还可能被同伴轻视、排斥,甚至欺侮,这些托班的孩子都可以考虑暂缓入园,而不必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