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充当孩子的课业老师


有对朋友夫妇,两人在美国读的博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两个儿 子性格阳光大方,乐于助人,和父母关系特别亲密,他们俩后来都上了令周围人艳羡的顶尖大学,因此周围家庭有学龄孩子的朋友经常向他们讨教 育儿经验,两口子异口同声都是:我们不管孩子在学校的事情,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 。

父母不要充当孩子的课业老师

文章插图
一次圣诞节聚会,几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借着酒劲非要当父亲的透露点 教子秘诀来 。他被逼无奈,沉思着说:“如果实在要讲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和我老婆早早就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定下了一个规矩:凡是学校教 的,我们在家里都不教 。”
“那你们当父母的做什么?”有人问道 。
他回答说他们只是给孩子当当后勤,孩子想参加什么活动了,他们就 保证接送并当观众;孩子有什么想法了,他会查查资料,跟孩子讨论讨论,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了,就开解开解 。对孩子的学业也好,课外活 动也好,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包括高中最后阶段申请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是孩子自己做主的 。
【父母不要充当孩子的课业老师】只是当后勤孩子自己就做好了?如果孩子自己不会选择呢?不是说 “子不教父之过”吗?大家纷纷追问 。
这位父亲说,也不是什么都不管 。他们夫妻很重视和孩子的交流,有时间就和孩子聊天,开车时聊,吃饭时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和孩子深入地聊一聊 。孩子会把学校发生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把自己遇到的烦恼还有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统统讲出来,父母也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和孩子讨 论,这样慢慢地就把大人的世界观和处世之道渗透给了孩子 。
这样的交流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大学以后,两个孩子依然会在电话里和 父母讨论一些重大的决定以及对爱情、友情和时事的看法 。
这位父亲认为大人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渠道通畅是育儿中最需要重视的并值得付出时间精力的事情 。
他很有感触地谈到,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就把精力过度投入到孩子的生活细节中:孩子出生后头一年什么时候会坐、会爬、能走路、什么时候开口讲话在父母看来最重要,到了学龄前,能不能认字读书变得最重要,上学后成绩排名最重要,然后就是能不能考上一流大学最重要……终于孩子上了大学,这才发现孩子的世界观、就业观、择偶观、金钱观等软性的不能用分数衡量的东西对孩子立足于世才最重要 。
而这些软性的东西,才是父母应该在孩子离家之前完整地教给孩子的 。因为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影响,并没有分数和标准可以量化,所以被很多人忽略了 。
他说看到很多父母天天把时间花费在孩子的学业上,为让孩子多做几道题、多记几个单词而和孩子斗智斗勇,为了考试分数和孩子大呼小叫,把父母的爱和尊严都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实在是得不偿失!孩子渐长,慢慢地因为和父母无法深入交流,就关上了和父母的沟通之门 。父母只有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随地地觉察到孩子的困惑和问题,给予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引导,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学业老师或者教练,是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看低了 。要知道老师和教练可以有许多,不好了还可以换,好老师花钱就可以请到 。而原装的父母只有一对,是孩子的天,是孩子赖以生存的依靠,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绝对是老师和教练所无法替代的,因为老师主要教专业知识,而父母给孩子建立起了人生态度、品德、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