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元青花,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目前 , 我国做为元青花的产地 , 还要组织人员出国到土耳其才能当面研究元青花 。这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五十年 。即使新发现了元青花 , 人们也不敢相信 。墙内开花墙外香 , 有些珍品国内不敢认 , 便很便宜地流向国外 。等到国外宣布是真品后 , 又要花高价才能买回来 。

祖传元青花,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文章插图
元青花钴兰料:苏麻泥青(由波斯提供) , 呈色浓艳 。器型:丰富多彩 , 既有精巧的小件器 , 也有硕大厚重的大件器 , 如大罐 , 大瓶 , 大盘 , 大碗等 。饱满 , 厚重 , 气质非凡 ,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遍地国宝 。元青花收藏热的兴起 , 使得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 , 有的甚至是成百件现身 , 一些“元青花”爱好者惊呼:遍地国宝!果真如此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被称为学界“泰斗”、“青花王子”的张浦生认为:“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的真品只有300件左右 , 人物纹元青花只有9件 。”事实上 , 随着元青花收藏价格的直线上升 ,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高仿 , 元青花收藏市场秩序混乱 , 鱼龙混杂 , “遍地国宝”一说明显带有盲目乐观之弊 。
祖传元青花,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文章插图
随着元青花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节节攀升 , 中国的藏家和专家才把目光慢慢移了过来 , 渐渐发现这个美妙的金娃娃果然真是元朝“弃儿” , 与自己有着扯不断的骨肉深情 , 特别是后来天价元青花的出现 , 更让大家争先恐后地把热情投向那些个从“弃儿”变成“宠儿”的蓝白色尤物 。
当时的元青花纹饰常受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 , 如借鉴于戏剧艺术的各种人物故事题材纹饰 , 借鉴于刺绣艺术的锦上添花等表现技法 , 以及伊斯兰文化的传入和传统中国绘画和图案的继承 , 都是形成元青花纹饰风格多样性的原因 。
祖传元青花,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文章插图
青花瓷又称青花 , 是以钴为色料 , 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 , 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瓷器 , 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 。近年来 , 随着国内收藏的不断升温 , 元青花以其神秘、难于考证的“断层之谜” , 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 。
【祖传元青花,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即初始期 , 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 。成熟期 , 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 , 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 , 最 后发展到顶盛期 , 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 , 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 , 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 , 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 。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 。(含钴量超过0.5%) 。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 , 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 , 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 。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 , 但青花以兰为主 , 泛点点灰色 , 很幽青柔和 , 与近代青花都不同 , 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 。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 , 不应被色调所迷惑 , 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 , 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