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元青花,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近年,景德镇的高手们用现代科技,制造了大量的仿元青花瓷,造型色泽几可乱真,一时鱼目混珠,充斥市场 。其实,有仿明官窑成化斗彩而几使苏富比上当者,则此也不足为怪了 。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元青花,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文章插图


关于梅瓶,《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流行于我国宋到明代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厘米 。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短颈呈梯形状,肩部丰满浑圆,肩以下收敛明显,平底内凹成浅圈足,器形秀丽而挺拔 。器身满绘青花图案,白釉处肥厚莹润,青料则浓艳幽茜,令人赏心悦目 。通体绘有六层纹样: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花枝相连交缠,花心石榴状,叶似葫芦形 。腹部主体绘人物故事纹,图中 共有三人:正中一头戴官帽男子骑于马上,扬鞭策马,须髯迎风飘扬,坐骑正撒蹄狂奔;前方一男子身着长袍,手执马缰,伫立河岸边,目光迟滞,思绪不定,他的眼前是一湾潺潺的河水,河中一叶轻舟漂来,艄公挺立船首,手拄桨橹,似在笑脸招呼客人上船 。仔细看来分明是一幅汉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图 。画面中作为丞相的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徘徊踯躅;艄公的不急不慢,悠闲自得,各人不同的心态,均在画匠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 漓 尽 致,细腻传神 。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 。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其间以莲瓣纹间隔 。梅瓶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显得富密繁复,但经画工们细心处理,画面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青料点染处留下透入胎骨的黑色斑点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元青花,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文章插图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元青花,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元青花的仿品由于是新作,釉面火光还没散去,观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 。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 。现代窑炉条件好,没有过去因窑漏风,导致釉面出现缩釉的暇疵 。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缩釉 (也称鬃眼)是人为扎的眼,很不自然 。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类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捞瓷 。现在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 。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为制造老旧暴釉现象,但漏釉处,可见釉层稀薄的现代工艺 。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