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啼哭心理( 三 )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吸收,轻视表达 。比如死记硬背,就是保证完整准确地吸收信息的一个极端方式,没有给个人意见的陈述留下任何空间 。我们的学校教育,表彰埋头读书的学生,把“爱表现”视为浮噪 。与此相对,在西方的传统中,修辞学自古希腊经文艺复兴,一直是一门基本的学问 。讲演术等等,至今还是教育的重头 。其实这也体现了满堂灌的大课和对话式的讨论班的不同原则:满堂灌需要的仅仅是听、是记笔记、是吸收;讨论班则是要听的人也发言 。特别是作为学生,知识和经验明显要比教授少,但要尽可能地和教授平等地对话 。这样,学生在表达思想上面临的挑战,自然比接受知识的挑战还要大 。
我对小女的家教中,一直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主张 。
小女上学,大家围坐在小圆桌周围,在学写字的同时,每个孩子都开始生产自己的著作 。女儿的第一本著作,是一年级时完成 。当时她才六岁,已经认识一些字,但是还基本无法写出完整的、拼写正确的句子 。但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多少掌握着一定的用图象表达自己意念的能力 。她的第一本书,就是用三张图象表达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制造过程是:她先用彩色的纸张剪贴制造图象,一个在教室里当志愿人员的学生家长对她进行辅导 。她要尽力向那位家长解释自己的图象的意思,那位家长则根据她的解释,写下图片的文字说明;然后图文相配,装订成书 。当然,女儿实在太稚嫩,制作的图象没有文字解说别人是不可能看明白的 。当然她更没有自己撰写解说辞的能力 。不过,她的小脑瓜已经可以朦朦胧胧地编故事、写童话了 。大人必须不停地和她对话、讨论,最后搞清楚她要表达什么 。当然,这里的核心理念,就是帮助她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
接下来(还是在一年级),女儿就被要求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她的一个课堂练习,是学习简单机械原理 。问题是:如果一个上坡的斜度加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还是更少的力气推动一个物体?女儿的回答很正确:当上坡更高时,需要更多的力气 。但她写的英文却充满了拼写错误,8个单词写错了6个,都是她根据发音用字母随意拼出来的 。但老师从不纠正 。我最初一看,吃惊不小 。我们小时候写错一个字,老师常常要罚我们在田字格上再写10遍 。怎么这里老师改也不改?后来和老师以及家长一交流,才明白这背后的哲学: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 。如果每个字都改,他们顾了拼写,就精疲力尽了,而且也觉得太枯燥,不想学了,也不可能再用句子表达自己 。拼写错误连篇,如同孩子咿呀学语,说出来的话含糊不清、充满了错误 。然而,她说多了自己也就学会了 。最关键还是要鼓励她表达 。果然,到了二年级,拼写和标点都慢慢开始学了,孩子没有感到任何压力 。
【孩子啼哭心理】事实上,以表达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其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