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态丨“一切都是你的错”


受害者心态丨“一切都是你的错”

文章插图

【受害者心态丨“一切都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始终求而不得?
在能力与才华之外,有一种不成熟的身心状态在潜意识中束缚着我们,使我们在人际关系里不断嘶吼:“一切都是你的错!”
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受害者心态 。
01、受害者心态是什么?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 。
在这个角度之下,你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 。
你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受害者心态,不是家庭暴力、职场性骚扰、或是巨大灾难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而只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 。
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实际上却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 。
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
02、受害者心态是如何形成的?街心花园里奔跑着的孩童,在他摔倒的第一时间里,总是惊讶或好奇,他们抬起头来确认有大人在身边,然后放声大哭 。
这时候亲密养育者会将孩子抱起,给予抚慰和亲吻 。
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受伤是获得额外关爱的机会:我受伤了,你要为我难过,你必须做点什么来补偿我 。
在幼儿园里,一旦有人伤害我们,老师就会让那个人向我们道歉 。
遭受痛苦或是不道德、不公平的待遇时,应该而且必须被纠正过来——这是我们从小就根深蒂固的观念 。
人们在幼年时不自觉地习得的让自身获得好处的这些观念,它所带来的行为模式也伴随着我们成长 。
成年之后,不再有权威人士出手相助,若不能对寻求公平和保护的自怜情绪加以有效的控制,就会演变成受害者心态 。
大家身边都会存在这样的人:
  • 常常抱怨老板不能慧眼识英才,导致他在工作里无法发挥全部才能以获得晋升;
  • 抱怨伴侣不够体贴入微,总是忽略他在生活里细微的情绪体验;
  • 抱怨儿女不够听话,时时顶撞自己;
  • 抱怨周遭的朋友不耐心聆听自己的倾诉;
  • 甚至,抱怨马路上一辆随便超过他的车,或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友好的陌生人 。
03、受害者心态会带来哪些好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
从差不多还没有习得语言的时候开始,每个孩子都知道如何通过自己受到的伤害来获取养育者的关注和补偿 。
长大以后,我们甚至会替自己创造这种被伤害到想哭的感觉来寻求他人对我们额外的情感付出 。
  • 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 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
  • 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 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
  • 这看起来仿佛真的是一件好事 。
真相呢?
关系里的过度依赖使人想要逃离 。
受害者心态使人把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他人身上 。
最常见的就是亲密关系里的过度依赖 。如果你爱我,就有陪伴我、对我好、保护我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 。
许多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一个他们爱着的受害者 。
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往往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心态导致你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会消磨掉心底的爱,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