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多处渗水,嘉庆帝起了疑心,岂料竟查出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

嘉庆十三年,向来勤奋的嘉庆帝一如往常批阅着奏章,
忽然,他看见西陵守护大臣永鋆贝勒(和珅的女婿)上的一道奏折,瞬间脸色大变,
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原来,六月以来雨水较多,永鋆等人发现嘉庆帝的昌陵有渗水的情况,这可不是小事,慌忙上书奏报了嘉庆帝:
万年吉地工程因连日阴雨,宫门明楼等处均有渗漏,东配殿次间脱裂油饰一处,落有小块碎木,谨据实具奏,并将脱落碎木封固…….
嘉庆帝看完很是着急,昌陵可是他死后的安息地,更何况他在陵墓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心思,
还别出心裁地想出“地面建筑仿照泰陵(雍正陵)、地宫仿照裕陵(乾隆陵)”的设计方案,
这样“混搭”建造,既不违反祖制,又能有那么一丢丢奢华,
谁知早在嘉庆八年完工的昌陵,却频繁出问题,这已经不是他的陵寝第一次出事了,
当得知旁边的泰陵和泰西陵都完好无损,嘉庆帝起了疑心,敢情这雨水全浇到自己陵墓上了?
他觉得这事也太蹊跷了,立即派人去仔细查看,
岂料,竟查出了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
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工程总负责人——嘉庆帝的大舅子喜塔腊盛住 。
究竟是怎样一桩“大案”,
而盛住又为何如此胆大包天呢?
这事还得怪嘉庆帝,都是他自己宠的,真没见过这么宠大舅子的皇帝,而且还是在皇后早已去世多年的情况下,
这一宠不要紧,结果却被这个劣迹斑斑的大舅子坑了好几次,而嘉庆帝每次都“心软”放过了他,
到不是嘉庆帝跟大舅子盛住的感情多深,这完全出自他对发妻的“亏欠”心理在作怪,
咱们还得从嘉庆帝刚登基那年说起 。
“苦瓢儿”皇后

陵墓多处渗水,嘉庆帝起了疑心,岂料竟查出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

文章插图
嘉庆帝的原配妻子喜塔腊氏,是内务府总管、副都统和尔经额的女儿,
乾隆帝为了儿子的这门亲事也费了不少心思,并且在乾隆三十九年,就为十三岁的颙琰与喜塔腊氏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一般都说婚姻是“天作之合”,但是颙琰与喜塔腊氏这对小夫妻可谓是十分坎坷,
新婚刚刚三个来月,颙琰的生母魏佳氏就去世了,喜庆劲儿还没过,
小两口就开始忙乎丧事,这似乎就注定了他们的未来将要伴随着大喜与大悲 。
二十一年后,乾隆下诏要“禅位”给颙琰,小两口自然是欣喜万分,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
等待他们的却是“苦日子”……
先是禅位大典,原本定的是冬至日,谁知到了冬至那天,竟出现了“日蚀”——在当时被人们视作“不祥之兆”的天象,
这事吓得小两口不轻,在乾隆面前大气都不敢出,唯恐谁借着这个机会“落井下石”,
好在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推迟了一个月后,大典正式举行,乾隆帝退居为“太上皇”,颙琰登基为帝 。
与想象的截然不同,
禅位后的乾隆帝,依然死死抓住权力不放手,还反复强调着自己这个“太上皇”的地位与权威,
颙琰毕竟是儿子,对于自己亲爹的安排,自然是不敢有任何异议,
但啼笑皆非的是,“太上皇”的下马威持续到了喜塔腊氏封后的日子,
也就是禅位大典三天后,
乾隆在儿媳的册后诏书上都没忘写上“奉太上皇之命”,喜塔腊氏可能是史上唯一一位由公公册封的皇后了,
陵墓多处渗水,嘉庆帝起了疑心,岂料竟查出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

文章插图
【陵墓多处渗水,嘉庆帝起了疑心,岂料竟查出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更让她欲哭无泪的是,乾隆为了扩散“太上皇”的权威,同一天还给儿子封了一堆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