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廷砍头喊“好疼”的金圣叹,鲁迅却称他“并非反抗的叛徒”

“好”,“疼” 。
南京刑场上,刽子手刀起头落,滚落在地的人头耳朵里掉出了两个纸团 。刽子手展开打量:一个“好”字,一个“疼”字 。
刽子手心道:此人倒有些意思 。
这人便是因“哭庙案”而获罪斩首的清代才子金圣叹 。
金圣叹行为乖张,狂放不羁,常发惊世骇俗之论,不容于世 。不过到了民国,胡适先生把他捧了起来,不仅称他是“怪杰”,还夸他是““清议运动的代表” 。
后来不少人云亦云,跟着起哄的 。今人覃贤茂《金圣叹传》更是给金圣叹戴上了“叛逆者和革命家”的高帽 。
还是鲁迅先生法眼如炬,他一针见血指出金圣叹“并非反抗的叛徒” 。

被清廷砍头喊“好疼”的金圣叹,鲁迅却称他“并非反抗的叛徒”

文章插图
白眼看人的狂士
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 。本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也有说他曾叫张喟 。
【被清廷砍头喊“好疼”的金圣叹,鲁迅却称他“并非反抗的叛徒”】“圣叹”一说是取金人在上,圣人不得不叹之意;一说是金圣叹本人曾说:予名喟,圣叹即“喟然叹”之意 。《论语》中有两处“喟然叹”,在颜回则为叹圣,在曾子则为圣叹 。从取名上就能看出金圣叹的狂傲之态 。
金圣叹幼年家境优裕,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常处贫困之中 。
他聪明早慧,塾师夸他“孺子异日,真是世间读书种子” 。不过他对“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书兴趣不大,倒是对《水浒》、《西厢》这些闲书青睐有加 。
不知何时,离经叛道的种子已在他思想深处种下 。
被清廷砍头喊“好疼”的金圣叹,鲁迅却称他“并非反抗的叛徒”

文章插图
“学而优则仕”,通过科考进入仕途,对读书人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金圣叹这个“读书种子”却无意于此 。不仅淡然处之,还以科场为游戏处所 。
有一年岁考,考题是“如此则动心否乎?”,此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回答是:“否,我四十不动心 。”金圣叹很快交卷,考官只见试卷上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
考官气笑,问他为何连写39个“动”字,金圣叹答道:“我连写39个动字,就是要说明我四十不动心啊 。”
金圣叹在考场上“怪诞不经”的故事很多,是真是假,难以说清 。不管他愿意或不愿意,他终生也只是一个秀才 。后来靠开馆授徒来养家糊口,有时还得靠亲友接济 。
他自我期许甚高,“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只我一人独沉圣者” 。
被清廷砍头喊“好疼”的金圣叹,鲁迅却称他“并非反抗的叛徒”

文章插图
“是真才子自风流”,金圣叹对自己的窘况倒不以为意 。像唐伯虎、祝枝山、冯梦龙这些苏州前代才子,哪个不是科场失意,却风光无限的 。他自己这样不世出的大才子又在乎什么呢?
于是他放纵不羁爱自由,做了不少“不亦快哉”的事情 。
腰斩《水浒传》
金圣叹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文学批评,正是他的评点,提高了小说和戏曲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
他精心评点了“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 。
其批评方法明快如火,惊才绝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称得上手眼独出,为其后仿效学习者提供了典范 。后来毛宗冈批《三国》,张竹坡批《金瓶梅》,脂砚斋批《红楼梦》,都源自金圣叹 。
金圣叹评点最早、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作品是《水浒传》 。
金圣叹对《水浒传》推崇备至,认为:“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齐” 。在那个轻视小说的年代,金圣叹把《水浒传》和《庄子》、《史记》、《杜诗》等并列,所以胡适称赞他何等眼光,何等胆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