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育儿事务所#
一说起打人 , 家长们都会谈虎色变 , 瞬间想到的都是:霸凌 , 熊孩子 。 可是 , 如果有人说 , 孩子“打人”真的不是打人 , 你相信吗?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 孩子“打人”不是打人的几种情况 。
1.引起注意
才上了三周幼儿园 , 安安妈妈已经被约谈3次了 , 老师不无担忧地表示:3岁的安安太淘气了 , 在幼儿园里特别爱动手 , 老师还好 , 好歹是成年人 , 被打一下也没什么 , 可是小朋友都是同龄人 , 他一不小心就把人家打哭了 。 再这样下去 , 别说交到好朋友了 , 安安能不能继续呆下去都是个未知数 。
妈妈回到家 , 严厉批评了安安 。 可是 , 面对妈妈的教育 , 安安抵死不承认他“打”了小朋友 , 还委屈地哭了 。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老师的提醒下 , 安安妈妈特意观察了一下安安平时的表现 , 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
原来 , 安安的爸爸妈妈工作忙 , 平时陪安安时也大都忙于工作 , 专心和安安说话的时候不多 。 有时候安安想说幼儿园的事 , 刚起个头 , 爸爸妈妈就已经自顾自谈论他们的事去了 。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一开始 , 安安只是委屈地瘪嘴落泪 , 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 。 时间久了 , 他发现需要拍打爸爸妈妈才能打断他们 , 到了后来 , 他干脆不多说了 , 直接上手打 。 因为 , 只有这样 , 爸爸妈妈才能停止交谈 , 转而注意到他 。
没想到 , 他居然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幼儿园 。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2.理解偏差
放长假时 , 妈妈带4岁的明明去了农村外婆家 , 在那里 , 明明有个同样4岁的表姐 , 还有一个12岁的表哥 , 3个孩子玩得非常开心 。
可是 , 第二周开始 , 情况有了变化:明明开始对表姐动手 , 有时候是推搡 , 有时候是脚踢 , 有时候直接就是一拳 。
经常是 , 玩得好好的 , 明明一下就把表姐打哭了 。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妈妈非常生气 , 教育明明:“你是男孩子 , 表姐是女孩子 , 男孩子是要保护女孩子的 , 怎么可以打人呢?再打就把你送回去!”
明明急得大哭 , 他是爸爸这边家里唯一的孩子 , 又没有小伙伴 , 正是因为这样 , 他特别喜欢外婆家 , 怎么都舍不得走 。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可是 , 即使这样 , 他还是对表姐动手 , 为此还挨了妈妈几顿打 , 依旧没有用 。
这天 , 妈妈发现 , 明明和12岁的表哥一起玩时非常喜欢相互推搡 , 相互捶打 , 两人越闹越开心 。 可是表姐只有4岁 , 往往明明一推 , 她就摔倒了 。
妈妈问明明:“这样推来推去是不是非常有趣?”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文章图片
明明点头 , 还有些遗憾地说:“就是表姐爱哭 , 还是和表哥一起更好玩!”
妈妈恍然大悟:明明该不会是把推搡、打闹当成了“喜欢”的意思吧?越喜欢越打 。
经过再三确认 , 还真是:表哥大了 , 又疼明明 , 知道轻重 , 因此明明和表哥一起玩可以放开力气 , 越玩越说喜欢表哥;对于同样喜欢的表姐 , 明明也没有省着力气 , 结果 , 他最喜欢的表姐可遭了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