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文章图片
你家的孩子有过这样的场景吗:
起床、洗脸刷牙、上厕所都沉浸在慢动作里无法自拔;边吃边玩 , 菜热了3次 , 饭还没吃完;做作业摸东摸西、发呆、咬笔头 , 半天写不完一页;出个门 , 反复催促才堪堪赶上班车……
一件件小事 , 不断消磨着老母亲的耐心 , 催促的声音也由轻声细语 , 变成了河东狮吼 。 拖延的孩子 , 堪称急脾气家长最大的“克星” 。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文章图片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文章图片
最近看到一条视频:一个7岁的男孩一边抹眼泪一边坐在门口做作业 , 身边地上还散落着几本书 , 背影里透着无助 。 面对旁人的不解 , 孩子爸爸无奈地解释:“孩子太磨蹭 , 妈妈实在是气急了 , 就把孩子赶到门外写作业了 。 ”
原来为孩子拖延磨蹭抓狂的老母亲不止我一个!同一个世界 , 同一款孩子 ,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昨天晚上我家楼上又爆发了一场“小战争” 。 暴脾气的爸爸催孩子要在10点前睡觉 , 可是孩子素来温温吞吞的 , 作业到10点还有三分之一没完成 。 爸爸催了几次 , 到后来气得“砰……”摔门而出 , 说要和儿子“分家”!孩子拖延引发父母焦虑 , 导致越慢越催 , 越催越慢的恶性循环 , 在无数家庭中不断上演 。 但无数的案例证明:你越催 , 孩子效率越低;说得越多 , 反而效果越差;说急了 , 孩子甚至不说话或者发脾气回怼 。 是的 , 家有磨蹭的孩子 , 最好的办法 , 根本不是催催催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 引发的逆反心理现象 。 当孩子磨蹭的时候 , 家长不停地催促会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 过度的催促 , 会让孩子以为家长在指责他 , 会引发不自信、情绪低落 , 甚至对抗情绪 。 反之 , 家长如果能避免因焦虑导致的情绪对立 , 陪伴孩子一起慢下来 , 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孩子反而会愿意改变 。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文章图片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就好了
文章图片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只有找到自己孩子拖延磨蹭的真实原因 , 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拖延磨蹭 。 1、孩子的时间价值观还未完整幼儿期的孩子拖延磨蹭 , 很大程度上是对时间还没有概念 。 对于他们来说 ,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 , 他不知道时间意味着什么 , 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前行 。 比如家长催促:快点快点 , 只有五分钟我们就要迟到了!可是孩子心里没有五分钟的概念 , 很难理解五分钟到底是多久 , 行动上自然就不着急了 。 2、孩子在表达情绪需求小美从小乖巧可爱 , 品学兼优 。 突然有一段时间 , 不愿意做作业 , 做也是磨磨蹭蹭 , 一眼不看就坐着发呆 。 她父母无奈之下求助于心理医生 , 才知道因为有一天晚上听到父母吵架 , 担心父母会离婚 。 她拖延磨蹭 , 就是希望父母看到她的存在 , 不要离婚 。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有拖延磨蹭的现象 , 不妨仔细观察反思一下 , 最近孩子身边是否有影响孩子的大事发生 。 另外 , 亲子关系不和睦也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 , 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 。 孩子的行为是内心想法的反射和呈现 , 孩子表现出来的磨蹭拖延都可能是在向父母求助 。 3、孩子被贴负面标签 , 形成习得性磨蹭部分家长因为焦虑而催促 , 催促没有得到回应 , 就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你怎么这么拖延!”“你太磨蹭了!”之类的负面标签 。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 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 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 , 面对问题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慢慢失去自信 , 破罐子破摔 , 失去内在驱动力 , 慢慢人生也会失去色彩 。 一旦孩子心底认定自己是一个磨蹭的孩子 , 便不能给自己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 , 遇到困难时自暴自弃 , 越到后期越习惯性慢慢来 。 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磨蹭” 。 4、孩子在下意识模仿家长孩子会模仿学习外界的信息 , 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 。 教养人的言谈举止 , 甚至脾气秉性 , 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 。 家长熬夜 , 孩子也会跟着熬夜;家长不守时 , 孩子也养不成遵守作息的好习惯;家长做事拖拉 , 孩子很可能也会习惯性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