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

许多家长表示 , 他们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 但在实践中总是徒劳无功 , 勉强立起来的规矩总是被孩子轻易废除 , 不知何故 。
以下五个案例 , 分别对应五个心理学效应或定律 , 也是立规矩失败的五个症结 。
“登楼梯效应”告诉我们 , 给孩子立规矩不可操之过急 , 要循序渐进
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案例
委屈的霖霖
妈妈要求4岁的霖霖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玩具收拾好 , 按类别放到墙边的五个塑料筐里 , 积木类、娃娃类、拼图类、串珠类、球类 , 这样第二天找玩具的时候就方便了 。
霖霖很乐意按妈妈说的做 , 但她总分不清类别 , 经常被妈妈批评 , 霖霖感觉很委屈 , 就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
分析
立规矩不可操之过急
1966年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了一个名为“无压力的屈从——登楼梯技术”的现场实验 。 他们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 , 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 , 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
过了一段时间 , 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 , 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家的院子里 , 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 与此同时 , 他们派人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 , 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里 , 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
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得出结论:
在一般情况下 , 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难做到的要求 , 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 , 相反 , 人们愿意接受比较容易做到的要求 , 在做到了较易做到的要求后 , 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难做到的要求 。
这种现象 , 就像登楼梯时要一级一级地登 , 这样能更容易登上高处 , 所以他们将这个规律命名为“登楼梯效应” 。
其实 , “登楼梯效应”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 “循序渐进”“得寸进尺”“步步为营”等成语都可以视作登楼梯效应的别名 。
策略
大目标 , 小步走
“登楼梯效应”告诉我们 , 给孩子立规矩不可操之过急 , 要循序渐进 。
安安也是一个喜欢乱扔玩具的女孩 , 客厅、阳台、卧室、厨房、浴室都放有她的玩具 , 找不到就着急 , 大喊大叫 , 要求妈妈帮她找 。 妈妈教她如何收拾玩具 , 整理箱也买了四五个 , 上面贴上分类方法 , 就像小区里垃圾分类的宣传画那样 , 但是安安就是做不到 。
学习“登楼梯效应”之后 , 妈妈照方抓药 , 开始实践 。 她不再要求安安收拾全部玩具 , 只说:“你只需要收拾放在厨房的玩具 , 其他的妈妈来收拾 。 ”安安很少去厨房玩 , 散落的玩具很少 , 所以很快完成了任务 , 得意扬扬地接受了妈妈的表扬 , 开心地玩去了 。
过了几天 , 妈妈对安安说:“今天你负责收拾厨房和客厅的玩具吧 , 剩下的交给妈妈 。 ”安安没有拒绝 , 圆满完成了任务 , 而且不再需要提醒 , 每晚都会主动收拾厨房和客厅的玩具 。
就这样 , 半年以后 , 在妈妈的引导下 , 安安能很轻松地收拾好全部的玩具 。 后来 , 她又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 每次玩完玩具后 , 都把玩具放回原位 , 这样晚上就不用花时间收拾了 。
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
文章图片
“手表定律”告诫我们 , 给孩子立规矩 , 父母要建立统一战线
案例
见风使舵的奇奇
奇奇上幼儿园前 , 爸爸给他立下规矩: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 早上6点半起床 , 周末也不例外 。 妈妈刚开始赞同这个规矩 , 并督促奇奇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