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水肿,命悬一线!泉州“熊猫血”宝宝的出生历险记,结局太暖

泉州刚出生的宝宝小东(化名)
就患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
全身水肿 , 命悬一线 ,
而小东母亲血型
为阴性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 。
所幸 ,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采用新生儿血浆置换术 ,
将这个“熊猫血”宝宝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
全身水肿,命悬一线!泉州“熊猫血”宝宝的出生历险记,结局太暖
文章图片
据悉 , 这是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首次将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出生仅2小时的稀有血型溶血新生儿 ,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 , 提高了区域性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水平 , 积累了宝贵经验 。
刚出生即变成“小黄人”
生命接力置换血浆
前不久 , 家住泉州的刘女士一家迎来了新生宝宝小东 。 当家人沉浸在喜悦当中时 , 刘女士却发现 , 出生仅2小时的小东全身皮肤开始出现黏膜黄染 , 就像一个“小黄人” 。
此后 , 小东的脸色越来越差、呼吸急促 。 很快 , 因为病情复杂 , 小东被紧急送入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
经检查 , 小东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 其血生化结果提示胆红素289umol/L , 已经超过换血指标 。
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在第一时间集体会诊后 , 决定立即为小东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 换血后胆红素仍继续升高到401umol/L , 再次予换血治疗 , 但经两次换血后效果欠佳 , 胆红素依然居高不下 。
小东生命危在旦夕 ,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陈冬梅立即召集团队医生 , 集体会诊 , 在征得家属同意情况下 , 为小东实施血浆置换 。
据了解 , 所谓的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 , 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 , 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 , 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 ,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经过两次历时4小时的紧张“血浆置换”治疗 , 医护团队成功为小东置换血浆730毫升 , 患儿的黄疸指数逐渐下降 , 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均回到安全范围 。
37天日夜守护
“小黄人”重获新生
成功血浆置换后 , 小东转危为安 , 但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抵抗力差及个体弱小等各种因素 , “小黄人”的退黄之路仍在继续 。
经过医护团队37天夜以继日地守护 , 患儿皮肤黄染未反复 , 各项指标平稳 , 目前已顺利出院 。
全身水肿,命悬一线!泉州“熊猫血”宝宝的出生历险记,结局太暖
文章图片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 临床以胎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 , 严重者可致死或遗留严重后遗症 。
最常见的血型不合溶血病是ABO血型不合 , 其次是Rh血型不合溶血 。
全身水肿,命悬一线!泉州“熊猫血”宝宝的出生历险记,结局太暖】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胆红素 , 还清除了此类溶血患儿体内抗原抗体及复合物 , 减少溶血的继续发生 , 与传统的换血方法不同 , 此法减少了血小板、红细胞、凝血因子的浪费 , 减少了不必要的血制品摄入 , 全程血流动力学稳定 。
陈冬梅表示: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目前已开展5例血浆置换手术 , 本次属首例将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
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在国内开展不多 , 本次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的成功开展 , 为新生儿血液净化治疗又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通路 , 也为更多稀有血型溶血患儿的救治另辟蹊径 , 为更多患儿带来了福音 。 同时 , 标志着医院对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