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你的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就藏在这10件生活小事里

父母的一言一行里,藏着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好的感受的言行就是好的教育 。
作者:春雨布谷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好友小文最近忧心忡忡,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幼儿园老师“约谈”了 。
原因是,儿子班上组织球类表演活动,老师看他技术不错,要选他参加表演,结果孩子连连退缩,坚决地拒绝了老师的邀请:“不行,老师,我不行,我不敢 。”
与此同时,班上其他的许多小朋友,明明能力有限,却非常踊跃地报名,相形之下,孩子们对自我的认知和感受,表现出天差地别 。
有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探索和尝试,自我评价积极正向;
小文的儿子却恰恰相反,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胆怯懦弱,自我怀疑和否定倾向严重 。
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自信心弱小,缺乏自我认同 。
记得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是人生重要的财富 。”
孩子是否拥有自信心,不仅关系到性格底色和心态养成,还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走向 。
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并不需要做很多高大上的事情,很多生活中看似微弱不起眼的瞬间,都在无意间,决定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
这些小事,究竟是帮助孩子积累了自信还是滋生了自卑,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
被爱|你的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就藏在这10件生活小事里
文章图片
01
探索:允许VS阻止
1岁的优优正在吃午饭,她手握一把勺子,“艰难”地往嘴里送食物,年龄还小,手经常拿不稳,撒到了餐椅上,衣服上,红红的小脸上,也沾满了食物 。
妈妈看到优优如此“笨拙”,拿过她手中的勺子,开始一口一口地喂起来 。
饭和汤都不撒了,桌子也干净了,但是却熄灭了孩子心中最珍贵的自我效能感 。
她被阻止发展自己的能力,并逐渐丧失对自我能力的感知,慢慢从“不让做”到“不会做”,再变成“不敢做”,最终演变成“我不行” 。
有耐心的父母,会允许孩子尝试和努力,哪怕孩子还年幼,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去学习技能和尝试探索,就是在不断帮助孩子获取成就感,并铺垫成自信心的阶梯 。
02
遇到挫折:鼓励VS打击
3岁的伟伟走路蹦蹦跳跳,不小心绊倒了,妈妈赶紧跑过来,一边扶起伟伟,一边愤愤地斥责:“告诉你多少遍了,走路要慢一点,你就是不听,还是摔倒了吧!”
伟伟听了妈妈的话,把头埋进衣服里,被妈妈怼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心里在想:“妈妈说得对,是我不好,我不应该跑那么快 。”
于是,他走路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快,不敢跑,耳边总回荡着妈妈批评的声音,他陷入了一个自我打击的黑洞 。
有远见的父母,在面对孩子遭受挫折时,会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父母像一座大山,给孩子带来十足的安全感,让他们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更加相信自己的体魄和力量 。
03
犯错:引导VS惩罚
广东一名7岁女孩,在商场“偷拿”了一个玩具,妈妈坚持要给她一个教训,便怒而报警抓“小偷” 。
被爱|你的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就藏在这10件生活小事里
文章图片
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建立一个痛苦的记忆,让孩子产生忌惮心理,从而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
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果,但是伴随这种处理方式的恐惧心理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有爆炸般的摧毁能力,足以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