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劳动|你每天的情绪劳动,到底值多少钱?( 四 )


文章图片
然后他带着孙卓回自己的老家 , 选择在旅途中慢慢修复和孩子之间断裂已久的感情 。
就在孙卓犹豫两难之时 , “养父母”也在积极争取 , 只是采取的手段是逼迫+道德绑架 。
“我们养了你这么多年”、“养了你这么多年还比不上……”这样的过激言论刺伤了孙卓 , 也促使他放下了对亲生父母的防备 , 拨通了孙海洋的电话 , 最终选择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 。
在这场心理角力中 , 孙海洋赢得胜利的关键 , 是一种稳定的情感内力——同理心 , 让他能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而同理心 , 恰恰是情绪劳动者需要调动的核心要素 。
孙海洋的故事虽然有些极端 , 于普通家庭并非毫无借鉴之处 。一个人从事情绪劳动的能力 , 本质上是一种连接能力 , 要求我们变成“接口” , 能和其他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就像每一片拼插积木 , 既是有功能的个体 , 又是一个“接口” , 向其他个体释放邀请信号 。

情绪劳动|你每天的情绪劳动,到底值多少钱?
文章图片
保持身为“接口”的自觉 , 对维护情绪劳动的能力时刻警惕 , 这不仅是对职场人的劝诫 , 也是为人父母的自省 。

情绪劳动|你每天的情绪劳动,到底值多少钱?
文章图片

很少有人能奢侈地在工作期间任何时候彻底展现真正的自己 , 每个假笑背后都是一次情绪劳动 。而面对家人和孩子 , 与其“假装开心”控制情绪表达 , 不如“自我说服” , 积极调整情绪感受 , 降低情绪劳动的成本 。
说到底 , 情绪是我们的主观选择 , 是可以“自我合理化”的一样东西 。关于这点 , 我们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名句 , 源自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
“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 , 而抽噎却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
所谓抽噎 , 就是啜泣和微笑之间的状态 , 非伤心 , 非开心 , 即平静 。那些让人心悦诚服的力量 , 从来都不是流于表面的强势 , 而是来自于“内在的温柔”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家长会了么 , 网易旗下反焦虑反套路反鸡汤的亲子教育号】

作者:布衣兔
【情绪劳动|你每天的情绪劳动,到底值多少钱?】(责任编辑:石玥_NS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