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乐观和悲观是如何形成的?这2个方法,让孩子变得乐观开朗

新的一年 , 我们都希望养出乐观的孩子 。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新研究:乐观的人更长寿 , 更可能活到85岁以上 。
孩子的乐观和悲观是如何形成的?这2个方法,让孩子变得乐观开朗
文章图片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提到乐观的好处:
它帮助孩子在面临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悲剧时抵抗抑郁;它帮助孩子在学校、体育场上及课堂上得到比他人预料还多的成就 。
更重要的是 , “乐观”能“保命” 。 前不久 , “四分之一青少年检出抑郁”的新闻震惊了家长们 。
孩子的乐观和悲观是如何形成的?这2个方法,让孩子变得乐观开朗
文章图片
我们身边抑郁的孩子 , 竟然有这么多 。 世界范围内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是自杀 , 仅次于车祸 。 焦虑虽然有时候能“保护”我们 , 提前预警不好的事 , 但可怕的是 , 一直陷在焦虑里无法自拔 , 无力脱逃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悲观 。
而乐观 , 并不是简单的“变脸”——心情不好也假装坚强 , 满脸笑容 。 而是跌入泥潭后将自己拔出来的心气 , 从负面情绪中重新振作的能力 , 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
1
乐观的孩子vs悲观的孩子 ,
有什么区别?
其实主要的区别 , 在于“认知” , 即遇到同一件事 , 因为不同认知和信念 , 而会产生不同的“解释”和行为 。 举一个例子 , 父母为“谁负责接送孩子去兴趣班”而吵架 , 乐观和悲观的孩子分别会产生怎样的“解释”和行为呢?
悲观的孩子 , 看到父母为送自己去上兴趣班而吵得不可开交 , 他心想:
“每一次都是因为我 , 我总是让他们吵架 , 如果他们离婚 , 就是我的错 , 我是世界上最坏的坏小孩 。 ”
悲观的小孩喜欢用“总是”来解释坏事的发生 。
不仅是具有“永久性”的“总是” , 还喜欢由点及面地“扩大化”:“如果离婚 , 都是我的错 , 我是最坏的小孩” , 将原因全部归于自己 , “都是我的错”(内部归因) , 陷入自责 。 而同样是父母吵架 , 乐观的小孩可能心里会想:
“哎呀 , 今天爸爸妈妈因为接送我的事情吵架了 。 爸爸要准备开会资料 , 妈妈也很忙 , 这次他们都很焦虑没人送我 , 我就不该提起这件事 。 这次我得自己提前搭公交车去得了 。 ”
乐观的小孩会认为是偶尔发生的 , 并把问题具体化 , 虽然也会自责 , 比如怪自己为何提起这件事 , 但也只会怪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我就不该提起这件事) , 并不会上升到自己的性格问题 , 也不会怪太久 。 因为把问题具体行为化 , 并且也考虑了一些外部因素 , 他们会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 , 并不会觉得无力改变 。 当好事发生时 , 乐观和悲观的孩子又会进入截然不同的思维定势 。
比如 , 悲观的孩子当选了班干部 , 会想:
“我被当选班干部只是因为我这两次成绩好 , 所以大家觉得我还不错 。 下次考得不好的话 , 我就会失去所有人的喜欢 。 ”(偶然性)
而乐观的孩子当选了班干部 , 会想:
“我被当选班干部是因为我本身性格就挺不错的 , 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和我在一起玩 。 ”(永久性)
——好事发生的原因事关性格 , 具有永久性的特质 , 并且会扩大化——“小朋友们都喜欢我” 。
这种遇到不顺心把问题“具体化” , 遇到好事又能“扩大化”的能力又如何习得呢?
2
是什么导致了
孩子的乐观与悲观?
孩子性格乐观悲观的形成可能与平时的生活中这两方面有关:
1.与父母不同的解释风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