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治疗传染病的 八个偏方治好尿毒症( 六 )


一般来说,阴津枯竭在前,继而阴伤及阳,出现亡阳虚脱 。但某些寒霍乱重症,寒盛伤阳,可不经伤阴阶段,而即见阳气暴脱,常见于严重吐泻及真霍乱剧烈吐泻之后,重度失水,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则出现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者,临证当仔细辨别 。
3.霍乱病有湿霍乱和干霍乱之分,有吐泻症状者为湿霍乱,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 。吐泻不得,腹中满闷绞痛,面色青惨者为干霍乱,属于“绞肠痧”之类,其病情凶险,在典型的吐泻症状出现之前,即可因循环衰竭而发生死亡 。可配合探吐、取嚏、刮痧、针刺、熨灸等治法,共同治疗 。
4.夏秋季节,如发现本病,应当仔细询问病史,检查患者所饮用的水源和剩下的食物,辨别患者发病的原因 。如因误食毒物所致者,要鉴定是化学性或生物性中毒 。对于表现寒霍乱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排除国际间疫区霍乱带菌者的传染,一旦确诊,应及时隔离,并上报防疫部门 。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病势暴急,虚实寒热转化极快
本病发病虽因邪实,但吐泻过甚,又迅即导致虚脱 。热证主要是耗伤阴津,但暴吐暴利之后,瞬即由阴伤而致阳亡,转见虚证、寒证 。寒证主要是伤阳,但吐泻必然消耗津液,同时并见阴伤之候 。因此,必须把握虚实寒热的转化关系,不可机械对待 。
2.注意辨别寒热的真假和错杂
一般而言,凡四肢厥冷,脉象沉伏者为寒,但热证患者,热郁于内,阳气不能外达肢体者,亦可表现此种“假寒”之象,不可误认为真寒,治当仍予清法 。凡烦躁面赤属热,但寒证阴盛格阳,也可表现为躁热面赤,欲去衣被,口渴喜冷饮等“假热”之象,切不可误认为真热,仍当予以温剂 。
他如一般病证,多以口干渴、尿短赤为热,但本病无论属寒属热吐利之后耗伤津液,皆可同样发生,故不可单凭此一二症,作为辨证依据 。
另一方面,还需注意寒热的错杂,虽然本病多发于夏秋炎热季节,但夏令最易因热贪凉、冷饮,且脾胃功能疏懈,易患脏寒之病,故常寒热杂见,治当芳香化浊、苦温化湿、苦寒清热同用 。此即古人所谓“暑月多餐生冷瓜果泉水,宜辛温散其标寒,次以寒凉清其暑热” 。临证时应注意湿浊、寒、热的比例,按其主次,适当配药,如连理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 。
3.小便利与不利,标志病情的轻重顺逆
临证所见,凡吐泻,小便单行者轻,小便随而行,量少短赤者重,小便不行者更重 。小便利与不利是真霍乱预后吉凶的重要依据 。这与西医学认为肾功能损害及尿毒症的危重征象类同 。充分说明清浊不分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若小便利、清浊分则病势可获好转 。因此,淡渗分利一法,实属重要的治疗措施 。但要明确小便不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气化失司,一方面在于津液耗伤,故用药不能单凭淡渗分利,还当配合化气行水的方法,津伤的又当结合甘寒清热生津之品,以免渗利太过,反致耗伤津液 。
4.津伤、阳亡时温阳与补液的关系
凡吐利过甚者,每因津伤而致阳亡,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身凉,脉微细欲绝,同时伴有目陷、螺瘪、声嘶、转筋、尿闭等亡津脱液之象 。治疗必须本着“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的原则,从阳中求阴,重用温中回阳之剂以救逆,中阳得运,则三焦气化宣通,津液获得生化与敷布,从而达到阳回津复的目的,同时配合滋阴生津药 。直接输液虽然可以补充消亡之水津,但亦需藉阳气方能输化、运行,由此可知,温阳一法似较救阴补液更为重要,临证若能将温阳与救阴、补液配合得当,可起到阴阳互济、互生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