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孩子长高的三大误区,你有没有?如何判断孩子是高是矮?戳进来,看答案

关注
当妈后的江湖比拼,都是从刀光剑影的“秀娃”中开始的。
从娃的学习成绩到琴棋书画,再到花式运动,样样皆可比,最让人无语的是,竟然还要比!身!高!
比过以后,有的妈妈黯然神伤,有没有能让自己孩子长高的好办法?
快来,快来,让孩子长高的秘密在这里。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孩子长高的三大误区,你有没有?如何判断孩子是高是矮?戳进来,看答案
文章插图

俗话说,一高遮百丑,一矮毁所有。相信不少家长对这句话都颇为认同,并为此多方寻觅为孩子增高的办法。殊不知,家长对身高过分关注和期望值过高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而不良商业文化利用人们“恐矮心理”推销相关产品,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身高焦虑”。理性认识身高、纠正儿童生长发育认知误区、缓解“恐矮心理”和“身高焦虑”,需要家长、社会和医学专家共同努力。
三个误区,你要知道
决定儿童生长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营养状态、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和疾病影响,在此基础上还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面对孩子身高,家长可能有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增高神药”实现“理想”身高
“身高不够,增高药来助”,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挺拔。在各大电商平台可以看到各种辅助增高的药物或器械销量火爆,家长期望“能多长1厘米算1厘米”,更相信“身高三分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为了让孩子身高更理想而求助于各类“增高神药”或设备。
误区二:“自己有遗憾,孩子得抓紧”
很多家长将对自己的各种不满意寄希望于孩子,“成绩再好一点”“工作再好一点”“性格更优秀一点”“身高再高一点”,而身高与家长其他的“梦想目标”相比似乎更有可能实现,因此形成家长“自己有遗憾,孩子得抓紧”的心态。
误区三:心有多高,娃有多高
随着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临床针对有适应证患儿的应用,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等,使得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认为生长激素就是可以实现身高突破的“增高针”。
上述认知误区普遍存在,加之被不良商家利用,使得各种“增高神药”、保健品和“长高良方”火爆。这不仅对身高改善并无显著作用,还可能出现药品超范围使用,贻误正确干预时机,甚至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是高是矮,如何判断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有两大类指标,一个是年龄时间点的身高情况,另一个是单位时间内的身高增长速度(生长速率)。评价儿童生长发育一方面要根据中国儿童身高量表进行比对,了解目前孩子身高和体重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一段时间内的生长速率,判断孩子的生长状况和趋势。
家长判断儿童身高水平有如下几个指标: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孩子长高的三大误区,你有没有?如何判断孩子是高是矮?戳进来,看答案
文章插图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孩子长高的三大误区,你有没有?如何判断孩子是高是矮?戳进来,看答案
文章插图

一是 “及格线”根据上述量表,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个体身高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负2个标准差者(–2SDS)或第3百分位数就是及格线,身高在及格线以上即为医学上的正常范围。
二是 “平均线”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也是第50百分位数,即中等身高。
三是“理想身高”其实,只是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
身材矮小指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及格线”,这些指标和孩子个体和家庭遗传相关,临床评估时不但要考虑时间点身高,还要关注孩子生长速率才能合理评估。当发现孩子身高在及格线以下或者生长曲线严重偏离正常时,孩子才是身材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