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

家庭训练日记
今天上午 , 带小睿去儿童公园 , 玩大型的滑滑梯 , 他玩得挺开心 , 就是他手跟不上脚的节奏 , 有时会磕着碰到 。 在钻那个滑滑梯下面的时候 , 他会低着头 , 进去以后猛地一抬头 , 也碰头 , 我听得心疼 。 安抚过后 , 他还要去 , 结果还是碰 。

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
文章图片
下午在家玩的时候 , 我把家里的豌豆淀粉兑热水和成糊糊状 , 让他去捏 , 和抓 。 这个豌豆淀粉你用力抓或者搓 , 它像固体一样 。 当你力一松 , 它就想液体一样从你手里流走了 。 可能是第一次玩这个吧 , 他乐此不疲地玩了大概有半个小时 。
今天晚上他自己看绘本 , 他看着故事里的小猪在哭 , 他也跟着哭 。 但偶尔也会把哭和笑搞混;最开始教他认识动物 , 是先从声音开始的 。 所以 , 他看见小狗的图片就说:“汪汪” 。
大赛爸爸说
孩子容易“磕着碰到” , 是本体感发育不好的表现 , 它和运动力不足有关系 , 儿童乐园的环境可以给孩子提供跳、钻、爬等各种运动机会 , 刺激丰富 , 对本体感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
宝宝碰头虽然很痛 , 但仍然去尝试 , 妈妈没有阻止孩子 , 这不但促进他的运动能力的发展 , 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 有利于他坚强人格的形成 。 这种借助兴趣的方式 , 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好处 。

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
文章图片
很多孩子对于粘手的东西都会反感 , 而妈妈和的豌豆糊糊很神奇 , 抓搓时像固体 , 可以刺激孩子手部的感觉;松开手 , 又像液体一样流走 , 前后对比 , 让孩子有不一样的触觉体验 , 促进他触觉的灵敏度 。
孩子在晚上自己看绘本 , 可以看出妈妈一直坚持进行亲子共读 , 这样 , 他已形成了读绘本的习惯 。 自闭症孩子常常对情绪认知存在障碍 , 所以会出现分不清哭与笑的情况 。
对实物的认知 , 以动物的叫声代指动物 , 虽然增加了趣味性 , 但容易给孩子误导——叫声就是动物名 , 即儿语 , 阻碍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儿语必将被淘汰 , 实际上加重了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 。
我们建议:
在提高孩子的本体感方面 , 一方面 , 在平时 , 妈妈要放手 , 让孩子有机会多活动 , 在这个过程中 , 逐渐发展孩子的本体感;另一方面 , 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 , 比如传接球游戏、跳绳等 。
在孩子受到轻微伤害时 , 要像我们的这位妈妈一样 , 安慰孩子 , 不阻碍孩子继续探索 。
在提高触觉能力方面 , 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和橡皮泥、沙土或纸等多种材质的物品接触 , 在这个过程中 , 促进孩子触觉能力的提高 。
在绘本阅读中 , 引导孩子去观察角色的表情 , 结合绘本故事 , 来了解人物的情绪;除此之外 , 在生活中 , 妈妈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表情 , 看出他人的喜怒哀乐;另外 , 我们可以通过手指谣来夸张表现表情 , 比如《我的表情变变变》…… , 提高孩子的情绪认知 。

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
文章图片
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在教孩子认物中 , 我们尽可能用物品的正确称谓 , 如果想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 可以加入声音 , 比如输入“小狗”后 , 模拟它的叫声“汪汪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