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很可悲的一点在于:当孩子确定了这样的想法以后,事情就不可避免的向悲剧方向继续滑落。亲生父母越是爱孩子,就越是恨养父母,可养父母判刑,孩子反而受伤害,又伤到亲生父母的心,甚至影响到孩子与亲生父母的感情培养。 这样的反馈,最终的结果是一出人间惨剧。 好消息是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缓解。 最终要解开这个结,还得是等待孩子的成长,等他不是被抚养的孩子,而是要赡养人的成年人的那一天,也许心态会有转变吧。 “有奶就是娘”不是白说的,除非等到他不再需要吃奶的那一天。 拐卖人口,真的伤天害理。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文章插图

其实我在想,如果不是买主重男轻女,牺牲了两个姐姐的利益来满足买来孩子的需求,反而孩子被买主买回来当牛做马,这个买来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想法呢?
我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例如,1、人贩子拐卖了一个儿童,然后到处找买家,说是自己亲戚的孩子,不要了。那么有人出钱收了,这种就是不知情的买家,如果有各种证明,惩罚可能会酌情考量减轻。2、明知对方是人贩子,孩子是拐卖来的,出钱收了,这种就和收赃物的买家一样,是知情买家,要接受惩罚。3、找人贩子下订单收购孩子的,这种买家是共同参与犯罪的行为,是共同犯罪买家,要严加处罚。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文章插图

一人把另一人杀了,另一人亲人不追究,法律就会把杀人者放了么?这是刑事犯罪,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对被害者的,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所谓的养父母在当时无异于杀人犯,如果不重判,那样只会助长人贩子和购买者的气焰。没有需要,就没有买卖,人贩子是罪大恶极,可购买者购买的想法难道不是“其心可诛”,购买行为的实施难道不是造成人贩子去拐卖的主要诱因?支持严惩人贩子,并支持买家和人贩子同罪不只是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也是为了维护千千万万普通家庭能够幸福完整,更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不被其伤害!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文章插图

【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一个孩子,跟着自己的养父母长大, 一生的认知都觉得自己是亲生的. 然后突然某一天有两个陌生人跟你说, 他们才是你的亲生父母, 让你跟他们走.换做你你会怎么办呢 ? 为了两个相对而言的陌生人抛弃20年自己建立的感情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亲生父母这二十年再怎么付出, 对于这个孩子而言都是徒劳, 孩子他感受不到. 孩子感受的只有养父母的疼爱, 孩子的感情只在养父母这边. 如果这时候我们再强迫孩子离开养父母, 强迫他把这段感情断了, 去跟陌生人生活, 那么这样跟二十年前绑架他的人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文章插图

这要考验法官的智慧,难,怎么判都会有争议,只是看争议方持什么角度去看,比较孩子长大成人,有几方的情感纠葛,养父母坐牢,生父母、孩子、养父母双方皆输,如果不坐牢,法律的权威就得不到呈现,对打击拐卖犯罪会起到负面影响,难啊。

人贩子|《亲爱的》原型:被拐孩子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可以吗?
文章插图

从道德的角度,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养父母养了18年,这个感情是无法割舍的,如果站在亲生父母的角度,他们是十分痛恨养父母的,没有一个父母不会爱自己的亲生骨肉。但这些都是站在道德方面,但法不容情,不能因为你养孩子18年而忘记所犯下罪恶。也只有时间会解决一切,当时间磨合孩子与父母之间隔阂,一切也就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