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卫鞅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文章插图
秦献公
自战国中期以后,适应兼并战争日益加剧的紧迫需要,列国改革进入高潮 。其中,秦国的秦孝公、商鞅变法,内容全面、发展深入、为时长久、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价值 。秦在春秋中叶秦穆公当政之时,已发展为所谓的“西方大国” 。但穆公之后的当权者大都不求进取,国势日削 。此时,秦国的东邻晋国业已实现了三家分晋的历史转变,与秦接壤的魏国在魏文侯领导下,大兴改革,国富兵强,不断对秦发动进攻 。在秦献公即位前,就占领了秦在黄河西岸的大片领土,并设西河郡,由吴起率重兵镇守,迫使秦退守洛水 。秦献公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后,面对严峻形势,开始着手改革内政,以图回升国力,挽救危局 。
秦献公的改革主要有四项:
其一,明令废止了秦国历史上长期残存的野蛮的人殉制,有利于缓解君民矛盾;
其二,将对外作战的指挥部从远离前线的雍城(今陕西省风祥县),迁往位于东西交通要道的战略重地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县栎阳一带),坚定全国军民的抗敌信心;
其三,正式在首都和各大城邑开辟政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发展贸易,活跃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其四,将秦民按五家为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编制起来,载入户籍,平时宜于管理,战时便于参战 。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秦国政治局面渐趋稳定,国力亦初步得到恢复 。但是,秦献公的种种努力仅仅是使秦国摆脱困境的开始 。由于秦自穆公以后积弱太重,所以尽管秦献公兢兢业业改善政治,但他东伐收复失地的夙愿并未能实现,带着一腔遗憾离开了人世 。不过,献公当政期间培养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太子从而给秦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文章插图


秦献公死后,21岁的太子渠梁继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君秦孝公 。在献公熏陶、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秦孝公,比他父亲气魄更大,目标更高 。他不仅想使秦国在他这一代根治多年积弱,跃入强国行列,全部收复穆公时代开拓的国土,而且力图秦国各方面走在列国前面,以便有朝一日能一统海内,成就霸业 。
在上述思想支配下,孝公一上台就积极求治 。一方面,笼络民心,建设军队,安定内政,巩固国防;另方面,高瞻远瞩,以急迫的心情及时下达求贤令,广召人才,图谋改革 。在“求贤令”中孝公公开声称,他决心继承先君遗志,振兴秦国,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不仅给予高爵厚禄,而且将分封予土地作封君 。在它的感召下,天下人才纷纷西来,改革家商鞅遂于此时应募入秦 。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文章插图


商鞅原是卫国国君的远宗,按照古代确定姓氏的习惯,贵族往往以国或地位、身分为姓,故商鞅本名卫鞅或公孙鞅 。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于商,后人便习惯地称其为商鞅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法家学术),志向高远,年轻时为魏国的富强和进步所吸引,前往求学,在魏国公叔座门下作家臣 。
当时的魏国,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的改革业绩随处可见可闻,社会生活中充满了新鲜事物,这使年轻的商鞅大开眼界 。他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用心钻研魏文侯君臣的治国经验,同时注意观察、思考天下大势,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治见解 。商鞅在魏得不到重用,难酬壮志,公元前361年,商鞅终于来到陌生的秦都栎阳,然后便通过秦廷的宠臣景监,三次求见秦孝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