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诗人 怎样的诗人( 二 )


《潼关吏》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 。
《新婚别》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诗中写道: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
【有什么样的诗人 怎样的诗人】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
……
全诗模拟新妇的口吻自诉怨情,写出了当时人们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不幸 。
《无家别》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人们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
《垂老别》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们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 。全诗叙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准确传神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 。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卓越的 。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于杜甫一生的创作实践 。在诗作中,他把个人遭遇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苦难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所处历史时代的广阔的社会内容 。
杜甫笔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景物、风俗,无不体现出一定时代的特征,尤其表现当时重大的时事内容,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
杜甫的诗形式多样,无论长篇短制,还是古风近体,皆运用自如,同时,还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有不少排律、拗体 。
杜甫常常根据具体题材选择使用古体还是近体,一般说来,杜甫以叙事为主的诗歌常用伸缩性较强的五、七言古体长调,而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常用五、七言近体律诗 。
杜甫的叙事诗叙事状物不同于传统叙事诗多概括性描写,而是善于以赋的手法作细节性的工笔细描 。杜甫叙事诗中所铺陈的细节往往是生活的典型意象,能够高度浓缩和概况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出其本质意义 。
杜甫诗的语言讲究反复锤炼,力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因而,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概括,准确生动,耐人吟诵 。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 。
杜甫还熟练掌握了语言声韵的运用 。他常根据诗的内容和情绪,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韵律,更大地发挥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杜甫的诗不仅具有形象的美,而且具有音乐的美 。
杜甫诗歌最突出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他的诗意境壮阔,感情深沉,凝练警策 。沉郁指情感的深沉悲慨,内蕴博大;顿挫指情感、结构的吞吐屈伸和音调节奏抑扬缓急的起伏迭变 。每当杜甫痛心国事和人生遭遇时,这种风格便呈现笔端 。
杜甫的诗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上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的现实主义传统,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
另外,杜甫还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叙事诗,将五言古诗从较短的篇幅发展为鸿篇巨制,还将七律写作推向精致成熟,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在诗歌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
王昌龄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