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 长勺之战简要概括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鲁国大败来犯齐军的战役 。鲁庄公十年 , 齐国攻鲁 。鲁与齐军遇于长勺 , 庄公用曹刿的计谋 , 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 , 打败齐军 。战役起因: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 , 月余后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所杀 。公子纠及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及莒国返国 。小白先至即位 , 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 , 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 , 仅以身免 。齐国随后计划再进攻鲁国 。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 长勺之战简要概括

文章插图
战役背景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 , 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 , 又互相毗邻 , 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 , 不免发生各种矛盾 , 而矛盾冲突的激化 , 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 , 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 长勺之战简要概括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 , 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 , 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厉公擢、献公具、真公濞 , 一直都是周室强藩 , 震慑并管理东方 , 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 。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 , 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 , 淮夷来同” , 其国力之强 , 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 。但是疆域和国力较之齐国 , 均处于相对的劣势 。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 长勺之战简要概括

文章插图
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 , 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 , 大行封建制度 , 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 , 国名为齐 。因国君为姜姓吕氏 , 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 , 史称吕齐 。太公东去就国 , 近邻的夷人莱侯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 。太公至营丘后 , 因应当地风俗 , 简化礼节而修政 。发展工商业 , 利用当地鱼盐之利 , 人口大增 , 使齐国成为大国 。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 长勺之战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