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在哪里 墨西哥海军陆战队在哪里

核心提示
《明史》记载:洪武年间 , 倭寇多次大规模侵扰山东沿海 , 当时的莱阳、即墨、胶州、诸城受害严重 。为了防御倭寇掠夺 , 朝廷起初在战略要地派守重兵 , 建起众多卫所等海防线 , 抵抗倭寇入侵 。灵山卫、古镇口、浮山所、雄崖所……行走在青岛7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 , 许多古代军事海防卫所的名字 , 讲述着明代那些历史故事 , 让现代人回味着发生在身边的那段海防历史——曾经海上贸易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 才会引来外敌入侵 , 这也印证了青岛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
保留完好的即墨雄崖所南城门
关键词:灵山卫
>>>>
解读明朝设立灵山卫防倭寇
展开全文
明代 , 我国宗教信仰盛行 。说起灵山卫 , 青岛民俗专家马光亭对明朝卫所制有自己的见解 。她说 , 卫所制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 , 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 , 是明代特有的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 , 成为当时沿海一线牢固的军事防线 。自元末明初开始 , 来犯的倭寇 , 正是顺着古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 根据海洋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规律 , 进行军事行动 。每年清明前后 , 倭寇借东南风从朝鲜西海岸进入山东半岛 , 一番烧杀抢掠之后 , 随即乘船而去 , 民众不堪其扰 。
“灵山卫当初是为了抵御倭寇袭扰而修建的沿海军事重镇 。”黄岛区博物馆馆长翁建红介绍 , 灵山卫位于现在的青岛黄岛区东部 , 因与灵山岛隔海相望 , 由此得名“灵山卫” 。“卫”指的是明朝军队驻防屯田的地点 , 后来沿用当地名 。马光亭说 , 灵山卫古城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 之后经3次营建 , 城池整齐 , 规模宏大 。城外还有社稷坛、风坛、城隍庙、关帝庙、福寿寺、朝阳寺等宗教建筑 。
马光亭介绍 ,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 , 东南沿海是明政府的主要财源之地 , 倭寇的入侵严重威胁到明王朝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安全 。于是 , 朱元璋先后派遣汤和等人前往沿海进行大规模海防建设 , “跨县设所 , 连府设卫” , 灵山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设立的 。明代的一卫有军队5600人 , 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 。
据2002年出版的《灵山卫志校注》 , 当时灵山卫辖有前、后、左三所 。前所在琅琊古城(原胶南琅琊镇驻地夏河城) , 后所在胶州城 , 左所就在灵山卫城内 , 三所都是千户所 。
从清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 , 是否保留灵山卫曾争论激烈 。到雍正元年 , 朝廷认为 , 沿海卫所原为防倭而设 , 倭寇已经有百余年不来侵犯 , 灵山卫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雍正十二年(1734年)灵山卫归并胶州 。
>>>>
探访600多岁城隍庙讲述历史
“提起灵山卫 , 多数青岛人知道这个地名 , 但对于这是明朝为抵抗倭寇而设立的军事海防 , 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一些 。如今 , 灵山卫古城已难寻踪迹 , 只留下一座古老的城隍庙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郑禄红说 , 明清时期 , 灵山卫作为青岛西海岸线上的一个海防地点 , 对防御来犯的倭寇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岛早报采访人员和考古队员一起 , 在当地老人的指引下 , 顺着灵山古城遗址一直向西 , 看到了这座古城隍庙 。庙前有一尊鼎 , 中间刻着“卫城古庙” , 两侧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鼎后生长着两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 , 树上缠着红绸子 , 这些红绸子是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树后就是城隍庙主殿 , 门上方的牌子上写着“威灵公府” , 殿内有城隍爷塑像 , 左右是两个判官的站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