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的由来 屠苏指的是什么


屠苏的由来 屠苏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光彩彩、鲜亮亮的新年在人们殷殷期盼中,踏着轻快的步履来到了眼前 。不论你是因疫情阻隔滞留外地过年的游子,还是在故乡温暖的小屋阖家团聚的家人,总要举起手中斟满美酒的杯盏,共同祝愿牛年牛转乾坤!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守岁迎新之际,总少不了一壶浓酽的美酒 。那么古人在庆贺新年时常饮的是什么酒呢?毫无疑问,是“屠苏酒”!古人于除夕、大年初一阖家共饮这种药酒,用以驱寒温中、避除瘟疫、祈盼安康,故屠苏酒又名“岁酒” 。
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拜相封侯之初,准备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春风得意,豪情万丈,写下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辞旧迎新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该诗写于新年第一天,即大年初一 。诗的大意是:在漫天作响的鞭炮声中,过去的一年一去不复返了 。和煦的春风款款吹进屠苏酒氤氲的竹篱茅舍,使人感受到春的讯息 。红红的日头冉冉升起在东山,把千家万户映照得一片明丽 。老人和孩子们欢天喜地,把门楣上被流年风雨剥蚀的旧桃符,换成簇新鲜亮的新桃符,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

屠苏的由来 屠苏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诗中提及的“屠苏”,原是一种草名 。《诗话补遗》中载:“屠苏,草也 。”《通雅》中有“盖阔叶草也,如今广西瑶人呼大叶似蒿者,为头苏,头苏音近”之说 。这种草可以用来酿酒,称“屠苏酒” 。
屠苏在古代还指草庵,草房子 。《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苏 。”《广雅·释宫》:“屠苏,庵也 。”《广韵》:“屠苏,草庵也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槐叶冷淘》诗中有句:“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指的是酿酒的房子 。之所以成为辞旧迎新饮用的“药酒”,且与茅舍有关,是因为古代两位名医华佗、孙思邈之故 。
相传,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来,药王孙思邈在此基础上又加以改进,在他居住的简陋茅舍里配制了新的“屠苏” 。
每年腊月,他就开始一包一包分送给远远近近的乡亲,告诉乡亲们用这些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屠绝鬼气,苏醒魂魄,预防瘟疫,逢凶化吉,延年益寿 。药王还将自己配药的草房子起名为“屠苏屋” 。一代又一代,人们相沿成习,屠苏酒被称作“岁酒”,饮岁酒辞旧迎新,成为古代过年的风俗 。
有意思的是,古时饮屠苏酒,次序很别致 。南北朝时期记录岁时节令风物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长幼以次拜贺,进屠苏酒 。”一般饮酒年长为尊,先行饮用,其他人依序饮之,年轻者最后饮 。而屠苏酒则与之相反,年轻人先喝,长者后喝 。晋代董勋在《答问礼俗》中释曰:“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

屠苏的由来 屠苏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这种先少后长的风俗一直传了下来,唐代诗人顾况作《岁日作》诗云: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仍很盛行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除日》诗中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其兄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乐观豁达,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