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5篇( 五 )


一、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
刘教师一站上讲台,就让人感到有一股青春的活力在涌动 。她是那么清纯自然,她的目光随时与学生对视 。她用商量与鼓励的口吻与孩子们交流:“谁愿意把自我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孩子,你明白了吗”“勇敢的孩子,你来,教师等着你精彩的表现呢!”“哟!学的劲头多高啊,读了一遍又开始读第二遍了 。”“你喜欢这句 。很巧,我也很喜欢 。”当学生读“模样”一词时,把“模”读成了“mó”,她这样引导:“孩子,你跟教师这样读……你再试试行吗”……学生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身心完全放松,情感获得释放,想象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思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以致在场的教师听了都被一种美感萦绕着 。这节涌流出鲜活生命力的课,更深层的源泉还在于教师能抓到文本之魂,凭借课文的语言学习,使这一派异国风情润泽孩子们的心灵,催使他们心田里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发芽、生长 。
二、凸显了语文的本色 。
语文的本色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刘教师这堂课凸显了以下语文本色:
1.为学生阅读留足空间 。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沉入文本,除去浮躁,直接进行真实的原生态阅读,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是这堂课的突出特色 。刘教师以真心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真诚交流 。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既有心灵的絮语,又有自然的默契和随机的暗示,还有会心的微笑 。文字平铺于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刘教师的一读一点,便从纸上鲜活起来 。在学习“最终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节时,刘教师这样引导:“孩子们,如果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学生读后,刘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用充满磁性的柔美之声动情地吟诵到:
“最终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此时,整个课堂静极了 。刘教师的范读是一种语感传染,学生再读时,声音变柔和了,语调也变舒缓了,再也没有先前那种浮躁之声,一种安谧、静美之感在学生的心底升起 。由朗读,逐步体验作者所创设的宁静之美,然后慢慢转向参悟作者渗透于文字里的赞美情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从而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
2.给学生表达创造机会 。教学是一种自然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充分表达就是让学生找回自我 。刘教师充分让学生的灵性得以展现,不演绎教案,异常注重师生在知识、情感、经验等方面的碰撞、接纳、融合,尊重多元,努力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
(1)学会品味 。她不时运用一些蕴含解说关系的词语,如,“那里的……美,你看……”“……用得好,你看……”尊重学生选择解读文本的自由,同时,又训练学生的感受、联想本事和言语表达本事 。
(2)学会评价 。用“我认为……,因为……”“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本事、鉴赏分析本事、整体感悟本事 。